相與大姑父極為相像,應是大姑家表哥。
大姑姑一現身,坐在地上耍無賴的劉氏麻溜的起身,眼神閃爍的站到何中槐身側,不去看大姑姐欲噬人的眼神。真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前世何小西就是跟大姑姑一家來往以後,才知道親舅舅家的表哥和二叔並沒有死。他們當年識破了劉氏欲把他倆賣掉的詭計,連夜逃走,投奔了大姑姑。
大姑姑託同鄉把他們帶到上海做工。後來趕上城市精簡人員回鄉,也是大姑姑接收了二叔。
何小西原本打算,這次洪災過去以後去大姑姑家一趟,打聽他們的訊息。沒想到大姑姑借這次機會先來了。也好,這樣失散的親人們就都聯絡上了。
她會努力讓所有人都過上好日子的。好好生活,好好活著,不走彎路,一生平順。
何三嬸也上前與大姑姐廝見,何瀟瀟也上前認親。
一行人滿臉驚愕,竟是不知道何三叔回鄉的樣子。
當年何三叔只十來歲的小少年。他大嫂也就是劉氏,騙他帶他去趕廟會,實際是找人把他賣掉了。
劉氏回家只說是廟會上人多走丟了。家裡四處尋找,也未找到。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劉氏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背地裡脊樑骨都讓人戳爛了。
何小西的表哥和二叔因為年紀相仿的關係,平日裡就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加上兩人比何三叔年齡大些,表哥又是寄人籬下,親姑姑還去世了,比旁人敏感些。
劉氏無事獻殷勤,也要帶他和二叔一起去廟會上玩的。他怕惹人厭沒去。他不願意去,二叔也講義氣在家陪他。
結果去了的何三叔就丟了。之後村裡有流言說三叔是被劉氏賣掉了。兩個小少年才覺出異常,連夜逃走。投奔了何大姑。
何大姑方才知道小弟丟了。趕來質問何中槐和劉氏。劉氏一口咬定是廟會上人多走丟的。矢口否認是她賣掉了何三叔。
何大姑明知是劉氏搞的鬼,無憑無據卻不能怎麼樣她。除了和劉氏撕扯一通什麼也做不了。
自那以後和孃家一刀兩斷,再無往來。
何三叔解放前昔帶著一身病,攜妻女返鄉。回來就臥床不起,沒拖多久就撒手人寰。何家竟無一人去通知何大姑。如今天人永隔,再想相見已是不能。
一時之間,何大姑的眼神彷彿淬了毒一般射向劉氏和何中槐。劉氏這會不似一開始那麼怕了,也不甘示弱瞪回來。在她想來何大姑一個出門子多年的大姑姐,沒資格在她面前指手畫腳。
回門的姑爺是貴客。不管劉氏態度如何,其他人忙把李大姑夫讓到上首就坐。大嫂也帶著小侄女兒出來認親。大家簇擁著何大姑問各自的光景。為了不惹得何大姑和何三嬸再傷心流淚,淨撿著好話題說話。
劉氏母子三人站在人群外與這一方格格不入。何中槐倒是能拉下臉面與李大姑父套近乎。
何大姑和劉氏是多年的宿仇,指望他她做飯招呼客人是妄想。柳氏和何小西看看日頭,跟大姑個告個罪出來做飯,三嬸也出來幫忙。
一群女人乾脆轉到鍋屋邊幹活邊拉家常。聽到何中槐給出的分家方案,何大姑冷笑連連。罵那兩人不是人玩意兒。又道:“大姑給你們做主,想佔便宜,做他孃的春秋大夢。”
何小西靈光一閃,想起一事來。笑著看看何三嬸:“說起來咱們這一大家子三輩子人了,這還是第一次分家呢。”
何大姑擇著菜的手一頓。屈氏一拍大腿:“可不是,他們老弟兄仨也沒分家吶。”
大家面面相覷,大姑嘴角的冷笑更濃。大姑想拿捏劉氏,正愁找不到權柄。何小西和屈氏這番話,無異於把現成的理由遞到她手裡。
旁邊何三嬸忙擺手:“那可不成,我們早就單過了,我們不要。”何小西笑道:“您不要,可不白白便宜了別人,你一點不要有人才高興呢,你可別顧忌我們,你也不是沒看到,你一丁點不要,他們也不會多給我們。要我說不要白不要。”
何三嬸之前卷著袖子上前幫他們爭,輪到自己各種謙讓。
何小西這話不光是說給三嬸聽,也是說給大姑和大嫂聽。說給三嬸聽,是讓她不必謙讓。
說給大姑聽,是讓她不要顧忌他們,大膽跟何中槐爭去,他們沒意見。從劉氏身上拔的毛越多,他們越高興。
說給大嫂聽,是讓她也表個態,好讓大姑和舅老爺放開手腳跟何中槐開火。
何二叔在上海。何三嬸單過好多年了。名義上到手的船和房子,他們也不會用。最終最可能是便宜了何小西兄妹。但他們來爭,比何小西兄妹去爭更站得住腳跟。
柳氏或許猜不透何小西這樣說的目的,但何小西說了,陸家大伯孃也附和了,她就認為是對的。也介面道:“不用顧忌我們,你們要不要,剩下的也輪不上我們,他們現在恨不得下半年的口糧都不給我們。”
第四十八章虎毒不食子
都說虎毒不食子。何大姑只以為何中槐對兄弟們歹毒,卻不知對兒女也這樣。來之前聽舅舅說了分家的不公,卻不知這心歪到沒邊了。這人也是沒救了。他既無情,就休怪別人無義。
何小西看著何大姑的臉色,暗忖:看這情形,此次必能給何中槐兩口子一個沉痛的教訓。
何小西想起另外一件事來問屈伯孃:“大娘,咱村裡哪裡還能建房?”此話一出,大家都看向何小西。
何小西抿抿嘴:“我不想跟他們住一起,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離得遠些,眼不見心不煩。”大家想想也對,就那些糟心的膈應人玩意兒,天天見日日見可不得心煩。
區伯孃略一沉吟,道:“我家老宅子後面倒是有一塊地……。”可能覺得自己會意錯了何小西的意思。下面的話就不說了。
何小西還真不是打的那塊地的主意,只是單純的想找塊地建房子。屈氏說的那塊地何小西也知道,在兩村的中軸線上。
陸家老宅的屋後旁邊有一條溪流從後山上流下來。在陸家老宅旁邊沖積成一個荷塘。荷塘夏日裡荷葉碧波盪漾,荷花飄香。荷塘旁邊,一座石板小橋,是山裡人家出入的道路。鬧中取靜。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處好去處。
陸家祖上在此安家,那處宅院歷經幾代修繕,很是宏偉堅固。五進的大宅院,高牆深院,壁壘森嚴。
只是荒廢已久,斷壁殘垣,荒草幽幽,是村民割草都不願意去的地方。
看何小西一愣,四周人聲頓止。屈氏也想到是自己想岔了,笑一笑,止住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