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到了容與這一輩家道愈發興隆,沈夫人藺氏出了名的好面子。聽她的意思這趟壽宴要大辦,做小輩的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因此提前十來日,便將長安城中達官顯貴邀約了個遍。
這世界上活著,誰能體諒誰呢!藺氏大約是年輕的時候錯過了太多,到了晚年憑藉兒子,就想好好掙回些來。聽布夫人的話頭子,藺氏是個比較厲害的人物。做偏房那陣就爭強好勝,萬事都愛拔頭籌。老太爺年輕時有三個側夫人,為什麼單把她扶正?說因她生了兒子是不假,剩下的也要看看個人手段。會管家、會做人,這個到底是有點說頭的。
只是做她的兒子不容易,但凡熟知家裡情形的人暗裡都同情容與。莫看他如今光芒萬丈,原先怎麼苦出身?在他母親手裡沒有過過多少好日子,別人十來歲上學堂唸書還要婆子小廝侍候,他卻早早就到軍營裡去了。從軍的時節是大冷天,布夫人和第二個妹妹坐著車送去的。護城河裡的冰結得寸把厚,路邊的蒿草枯了,凍成了慘淡的白色。黃土壟道上下了一層霜,車輪滾過去,留下綿延的轍印……
小小的少年郎披著灰鼠的大氅,站在那裡只有那麼一點點高。軍營裡到處都是冷冽的,沉重的金屬甲冑,戟架上森森的寒光閃爍的兵器……布夫人趴在車門上目送他,那時別提多恨藺氏。雖說不是同母所生,終歸是至親骨肉。不是貧苦人家,誰捨得過年之前把這麼小的孩子送出去?可是藺氏能夠,她打了手精刮的牌。文官擢升慢,苦苦熬上幾十年都未必能進廟堂。武將不同,立了功,芝麻開花似的往上躥。年紀小出道早,相較於那些十三四歲入營的,比別人超前了一大截。資歷老,攀得便快。他十六歲官拜六品,別人做到這個品階得二十開外。事實上的確被她算中了,軍中有喜報傳來,她是何等沾沾自喜,恨不得所有人對她歌功頌德。她只看到兒子衣錦還鄉,竟不知他每升一等,背後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