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穎達的反駁,彷彿吹響了長孫黨反對李寬提出的科舉改革的號角。
很快的,立馬就有其他人跳出來表示反對。
不管是什麼朝代,總是有一些人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你不是我這個陣營裡頭的人,那麼不管你提出來的東西是好是壞,我都是要反對的。
這個屬性,到了明末東林黨黨爭的時候,發揮到了極致。
“楚王殿下,按照您的這個說法,難道那些賣身為奴的人,也有資格參加科舉嗎?那朝廷的威嚴何在?”
“現在的科舉已經完成科研勝任為朝廷輸送人才的任務,微臣覺得沒有什麼需要再改革的了。
哪怕是改革,也不是把什麼阿貓阿狗都往朝廷的大門口送。”
“科舉是為朝廷選官的很重要途徑,如果過於放鬆科舉的門檻,那麼到時候肯定會有許多不懷好意的人混入其中,給我大唐百姓帶來巨大的損失。”
……
各種各樣的觀點紛紛被人給拋了出來。
當然,李寬自然也不是孤軍奮戰。
以許敬宗這個教育部長為首的楚王黨,也站在那裡據理力爭。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能夠為我大唐的發展提供助力,只要對我大唐的發展有好處。
這樣的人才,我們就有必要把他們納入其中。
只有朝廷把各種各樣的人才都納入到了管理之中,那麼民間各行各業就有可能都在朝廷的指揮下得到發展。
甚至誇張一點說,哪怕是有哪個地方有野心家想要鬧事,他們手中都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人才出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