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皇帝陛下的龍舟,滿載著罐頭從新城駛回張家灣,大明對陝西的賑災全面展開。
這時候楊信還有了新的武器。
制度。
正在逐漸完善的民兵體系,讓他的政府可以最大限度調動所有能調動起來的力量賑災。
這只是天災的開始,楊信手中並不缺乏物資,無論南方各地倉庫裡儲備的糧食,還是他那些戰略儲備庫裡堆積如山的罐頭,都足以應對這一年剛剛開始的饑荒,他缺乏的只是運輸能力。
畢竟這個時代跨越兩千裡的山區陸路運輸是極其艱難的。
但這個問題的解決也很簡單。
徵召民兵。
正好北直隸同樣也已經開始旱災。
就讓北直隸的民兵們以向陝北運輸糧食和罐頭,來換取同樣的糧食和罐頭。
而從張家灣到延安的兩千裡運輸線上,臨近的那些民兵則被同樣的糧食和罐頭僱傭出來修路,併為運輸的民兵提供服務,糧食和罐頭運到延安後,由李自成這個欽差大臣負責,以這些東西為支付手段僱傭饑民修水利設施。
黃土高原上一個個小水庫,淤地壩,以這時候水平全都可以建設。
尤其是淤地壩。
陝北的淤地壩最早就是萬曆年間開始出現,不過最早其實是隆慶年間天然塌方形成的,萬曆年間開始有勤勞的農民主動修築。
甚至一些地方官員也鼓勵這種新式的農業設施。
但缺乏規模。
畢竟這樣的建設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夠完成。
現在有民兵體系就可以了,各地民兵營全部組織起來,男女老幼齊上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