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試之前數日,士子們拿著路引和官方文書,已經去鴻臚寺報過名。
接著,又帶自己準備好的試卷,前往禮部蓋章,就是所謂“印卷”。王淵、金罍這種新科舉人還好,往屆考中的舉人,還需把自己的鄉試文章一起帶去。試卷上填好詳細資訊,方便禮部安排考房和座位號。
會試流程跟鄉試大同小異,也是黑燈瞎火就要入場,也是考生自己釘油布防雨。
歷史上這種情況,一直到張居正當首輔才得以改變。
因為天順年間貢院曾經失火,監察御史是個死腦筋,不敢擅自把貢院的門鎖開啟,燒死九十多名應考舉子,傷者無數。張居正吸取以往的教訓,又認為考棚條件太過艱苦,於是就拆除京城貢院的木考柵,全部改成磚牆瓦頂的考屋。
從此之後,會試考生終於不用再自己釘油布。
今年的競爭並不如想象中那般激烈,考試人數有三千五百多,比三年前那場會試居然還少了三百。
當然,主要看錄取多少。
這誰都說不準,進士名額經常變動,上屆錄取了三百五十個進士。
半夜,三更天。
春寒料峭,眾士子苦等在貢院之外,不少人冷得瑟瑟發抖。也不知是真冷,還是因為太過緊張。
此時的貢院座位有九千個,提前兩天便看了座點陣圖,以防止臨考時找不到位置。
王淵與鄒木捱得不遠,中間只隔了八十多號。
這並非巧合。
兩人都是治的《禮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