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長案上置著一座汝窯白瓷的筆山,一管小筆輕輕搭在筆山左側,筆管上斑駁著湘妃竹的淚痕,墨跡則在細軟的羊毫上凝結,看得出有許久沒動過。邊上一方端硯裡的墨水也早就乾涸。
任氏鹽場來通傳情況的人就立在簾外。
姜雪寧坐在案邊,深靜的目光與窗外漸漸昏瞑的天光一起,落在面前這兩頁薄薄的信紙上,聽著外頭那人的聲音,卻有些出了神。
“半個月之前還好好的,只等著第一批鹽出來,甚至已經找好了買主。可沒想到,最順當的時候出了這種事,整座鹽場都已經燒了起來。蜀中井鹽本來大部分是火井,引氣燃燒煮鹽。今次不慎卻是引燃了鹽井裡的炎氣,地火燒成一片。及至屬下自蜀中出發時,鹽場裡搭建的卓筒井已經全部燒光……
“家主知曉事大,派人先來京中通傳。
“信函乃是家主親自寫就,特意囑託小的跟姑娘說,夫人手指略有灼傷,雖不嚴重卻不能親自寫信,所以由家主代筆,還請姑娘不要太過擔心。”
信箋上的字跡,比起以往尤芳吟寫回來的信,的確是字跡流暢,漂亮的館閣體,一看就知道是任為志親筆所寫。
信中大致交代了鹽場如今的狀況。
只是鹽場起火的程度和遭受的損失,有些超出了姜雪寧的預料:上一世她就聽聞卓筒井初建,因防範不當引起著火,點燃了炎氣,引發了地火。這一世既是尤芳吟嫁了過去,她便是不掛念任為志及鹽場如何,也提點過了尤芳吟要多加小心,做好防範。本以為這樣即便不能完全避免失火,也當能防患於未然,儘量減小損失。可沒想到,非但沒能避免,反而比上一世還嚴重一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