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日期:2008-11-20 16:34:15

《原來這才是春秋》第二部連載:1

第四十一章 桐葉封唐

當東方的齊國和南方的楚國在東南方爭霸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中國的其他地方就已經停滯下來或者安寧下來。事實上,西北方向的殺戮早已經展開,其殘酷的程度比東南方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西北方向,有兩個絕對值得我們記住的國家——晉國和秦國。不是因為他們後來的強大,而是因為他們的對外擴張為中國的開疆拓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在這裡特別提出表揚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晉獻公,一個是秦穆公。

我們知道一個成語叫作“秦晉之好”,其來源就是秦晉兩國世代互相婚嫁。到後來,泛指兩家聯姻。現在我們的婚禮上常說“永結秦晉之好”,就等於祝福新人白頭偕老、永不變心。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秦晉之好”真得很好嗎?應該說是真得很搞笑。真實的“秦晉之好”絕對是國家之間痴情女和負心漢的真實寫照,負心漢總是辜負甚至傷害痴情女,痴情女則永遠抱有幻想,一遍又一遍地原諒負心漢。

秦晉之好能夠告訴我們的真理是:國家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感情是靠不住的,以德報怨也是靠不住的,什麼靠得住?利益和實力。

這一切,與當今的世界如此的相似。

晉國,春秋第一強國。

讓我們先從晉國開始。

——桐葉封唐

故事要從春秋之前四百年前開始說起了,那時周朝剛剛建立不久。

姜太公除了是周武王的老師之外,還是什麼?還是尚父,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教父。還是什麼?還是岳父。姜太公的女兒邑姜嫁給了武王,做了王后。

武王年紀輕輕就去世了,邑姜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姬誦,就是成王,小兒子名叫姬虞,字子於。小兒子為什麼叫姬虞?因為生下來的時候,小兒子的手上有一個虞字。因為是成王的弟弟,人稱為叔虞。

成王和叔虞兄弟兩個十分友愛,哥哥成王尤其喜歡弟弟的乖巧聰明。

一天,每一天都是一天,但是這一天是不尋常的一天。成王與弟弟遊戲,大致是過家家那一種,成王撿了一塊桐樹葉,用刀切巴切巴,切得方方正正,算是一塊圭玉,遞給弟弟:“老弟,我就把這個封給你了。”

叔虞嘻嘻哈哈接過來,拱一拱手,說:“謝謝大哥。”

兩兄弟正開著玩笑,旁邊史官走過來了。

史官是幹什麼的?專門跟在天子身邊記錄天子言行的,每天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天子在幹什麼,力爭把天子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記錄下來。如今的狗仔隊,祖師爺就是周朝的史官。

“大王,您準備把叔虞封在哪裡?”史官問,完全不像開玩笑的樣子。說實話,史官從來就不開玩笑。

“這,”成王愣了,這不是開個玩笑嗎?“別那麼認真,開玩笑而已嘛。”

“天子無戲言。你可以保持沉默,但是,你說的每一話都將被記錄下來,作為歷史文獻。如今您說了要封叔虞,那就要封,要舉行冊封儀式。”史官才不管這些,《史記》上原話是這樣的: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

“有沒有搞錯?”成王有些火了,他不是捨不得封地,而是捨不得弟弟,他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叔虞才十二歲啊,你就要讓他去管理一個國家,你還有沒有人性?啊,你是天子還是我是天子啊?你敢不聽我的?”

“史官史官,惟史不惟官。你是天子怎麼樣?你要再這麼說,我把你這些話也記錄下來。”史官向前一步,面無懼色。

周朝以前,歷朝歷代,史官都是獨立的,即便天子也不能撤換或者懲罰他們。

成王沒有辦法了,他知道他惹不起史官。

“我,我,等四叔回來再說。”成王只好採取拖延戰術,因為周公此時在外討伐唐國去了。等周公回來,也許史官早就把這事給忘了。

周公回來了。

每次周公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請史官到總理府,詳細彙報成王這一階段的情況。有人說這不是周公在監視成王嗎?這不是史官在打小報告嗎?不然,這是他們關心成王。

“大王,據說已經決定分封叔虞了?”周公來見成王的時候,沒有說討伐唐國的事情,反而一開口就說起叔虞的事情來。

“這。”成王沒有想到,愣了一愣說:“四叔,我不過是開個玩笑,何況,叔虞還小。”

“天子無戲言。”周公的話和史官竟然一樣。

“再說,也沒有地方可以封給叔虞了。”成王說,也是實話,天下都封得差不多了,好一點的地盤都沒有了。

“不,我新打下來的唐國就很合適。”

也許,唐國就是為叔虞準備的。

桐葉封唐,這就是桐葉封唐。

唐叔虞,一個偉大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看到這裡,請楊、韓、賈、閻、侯、程、溫、祁、晉、解、鄂、羊、何、欒、簡、先等姓的全部和唐、柳、孫等姓的部分人保持恭敬,因為唐叔虞就是我們的祖先。

——周公的苦心

唐在汾河之東,方百里。《史記》中這樣記載。地盤不大,在今天山西南部的翼城、絳縣、曲沃一帶。

唐這塊地方又叫夏墟,居民主要是夏人的後代,也就是狄。周公率軍滅了唐國,但是,唐國還是一個狄國。

如何管理這樣一個雜亂無章的國家?這個難題就擺在了十二歲的唐叔虞面前。

好在,在這個時候,組織上並沒有拋棄他。

事實上,周公非常看好叔虞。雖然叔虞年歲不大,但是沉著穩重,很有大氣。也正是因為看好叔虞,才會把這樣的地方給他。

“叔叔,我怎麼治理這個國家?”叔虞只是懵懵懂懂知道國家需要治理,至於怎樣治理,他滿腦子霧水。

“你姥爺怎樣治理齊國,你就怎樣治理晉國。”周公言簡意賅,為叔虞指出了一條金光大道。

然而,僅僅指出金光大道是不夠的。這個時候的叔虞,更需要的是扶上馬,送一程。可是,周公在這個問題上有心無力了。國家還在動亂之中,成王本身歲數也小,周公自己忙著征討各路叛逆,根本無法分心去管叔虞。而其他那些有治國經驗的人,要麼分封了國家各自管理自己國家去了,要麼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怎麼辦?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挺身而出了。

“讓叔虞去唐?一個剛剛征服的亂七八糟的國家?這不是讓我的孩子送死去嗎?”叔虞的娘不幹了,他娘是誰?武王的夫人、姜太公的女兒邑姜,也就是當今的王太后。

邑姜是個很能幹的人,在這一點上很像她的父親。武王曾經說過他的手下有十大能人,最後一名就是自己的老婆邑姜。武王率領軍隊在前線打仗,邑姜就在後方把家裡的事情收拾得妥妥帖帖,決不讓老公分心。

家和萬事興,就是從武王和邑姜這裡開始的。

如今邑姜聽說了要讓叔虞去唐,能不急嗎?

邑姜派人去把周公請來了。

“他四叔啊,叔虞這麼小,怎麼能讓他去唐?”邑姜很不高興地問。

周公那時候正在代理天子管理國家,對成王的意見可以不尊重,可是對嫂子,周公還是很恭敬。

“嫂子,天子無戲言啊。”周公又搬出這一套理論來。

“那,就算你說得對,為什麼要封在唐這樣的地方?這不是去送死嗎?”

“嫂子,天下都已經分得差不多了,唐雖然亂一些,但怎麼說也靠近偉大首都,有什麼事情也能有個照應,其他的地方更遠了。”

“就不能在附近找一個小地盤給叔虞?”

“嫂子,叔虞這孩子是個能成大事的人,要是給他幾畝地做個小地主,難道不是太屈才了?他的後代還有什麼發展的餘地?看長遠一些,唐是個好地方。”

別說,周公的話是有道理的,唐雖說地方不大,但是那是黃土高原,四周不是高山就是大河,而且都是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也就是後來所說的“表裡山河”。這樣一塊地盤,真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邑姜現在算是知道了周公的苦心,她已經不像剛開始那樣生氣,說話委婉了許多:“他四叔,你的話都有道理。可是,咱不能稍緩一緩,叔虞長大一點再去?”

“嫂子啊,您知道多少人盯著這塊地嗎?我討伐唐之前就有人來找我要這塊地,回來之後又有人來找,我就告訴他們說大王已經封給叔虞了,這才讓他們沒有想法了。叔虞要是不抓緊去,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想法了,夜長夢多啊。”周公這番話,算是說得十分明白了,有些話原來沒有準備說,現在也說出來了:“嫂子,實話跟您說吧。規矩都是人定的,實際上大侄子說過的話,也不都是句句都當真的,有用的咱就天子無戲言,沒用的就當沒聽見。嫂子您忘了,當年討伐商紂不是先佔了個卜嗎?結果是往不利。老爺子當時就說‘難道幾個爛骨頭破草就能決定天命?’還是決定打。這規矩和占卜一樣,合咱的利益,咱就說這是天意不能違背,不合咱的利益,咱就當沒那回事。叔虞這事情就是這樣啊,正想把唐給他,所以就拿‘天子無戲言’做個藉口而已。”

用心良苦啊,周公絕對是用心良苦。而他說的那些盯著唐的人,邑姜知道是誰,就是管叔鮮,蔡叔度,還有霍叔處那幾個,他們都嫌自己的地盤太小,總嚷嚷著要換個大的。

邑姜聽完了這樣一番話,不住地點頭,這一幫小叔子中,她最喜歡的就是周公了,平時的關係也最好。雖說最近總有人說周公想要篡奪成王的寶座,邑姜從來也不相信,因為她相信周公的為人。如今周公這樣說,就更能感到周公的無私和深謀遠慮了。

可是,即便是這樣,邑姜還是不能放心叔虞。怎麼辦?邑姜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她知道周公不會同意,但是周公不能不同意。

什麼想法?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