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這個時候,諸侯才知道這一回的烽火可不是軍事演習了,那是動真格的。其實,諸侯還是愛國的,還是愛首都的,還是愛天子的。於是,離首都最近的四路諸侯起兵,分別是秦、晉、衛、鄭,都是國君親自領隊,分別是衛武侯姬和、鄭世子姬掘突、晉文侯姬仇和秦襄公。各起大軍,急奔鎬京。
在這裡要插一句,什麼是世子?王的繼承人叫TAI子,諸侯的繼承人就叫世子。
犬戎軍見四路諸侯來到,尤其是其中的秦晉兩國軍隊十分生猛,因此不敢迎戰,趁夜色逃離鎬京,諸侯軍追趕不上。
褒後被犬戎軍帶走,後來不知所終,說法不一。有說自盡身亡,有說成了犬戎國主的老婆,換個地方做她的GUO母去了,有說褒洪德後來出贖金將褒後贖回,兩人破鏡重圓,白頭偕老。
解放軍來的時候,就算是漢奸也要把自己打扮成地下黨。
諸侯大軍準備進入鎬京的時候,申侯的軍隊打開了城門,這也算是裡應外合。其實,沒什麼可以應的。申侯充愣裝傻,親自出迎,然後跟四國國君血淚控訴了犬戎的種種罪行,說若不是自己全力保護,城裡的公卿們非都給滅了門不可。順帶著,也輕描淡寫地批評自己好心辦壞事,瞎了眼相信了這些草原上的白眼狼。
奇怪的是,沒有人追究申候,倒不是因為他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做得好,而是他的手上有一張牌,一張每個人都不得不正視的牌——廢TAI子宜臼。
幽王死了,伯服也死了,算來算去,能夠繼承王位的只有宜臼了。
——周平王
由包括申侯在內的“臨時治安委員會”一致同意,由太子宜臼接任周朝天子,即日上任。
周平王,現在,宜臼叫周平王。
平王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拜母親申後為太后,第二件事便是晉爵外公申侯為申公。說到這裡,要先說說周朝的諸侯爵位。
周朝諸侯爵位分為五等,依次為公、侯、伯、子、男,公為第一等。當初周武王滅商紂,下車伊始開始分封諸侯,一共封了七十二國諸侯,除了武王眾多弟弟和叔伯兄弟之外,還封了許多異姓諸侯。能夠封到公爵的只有周太王長子仲雍之後得章為虞公、周武王叔叔虢仲為虢公、商王后裔微子啟為宋公。由此可看,當初但凡能封到公爵的,不僅血統高貴、輩分尊崇,而且德高望重。
“不行不行不行,我罪孽深重,不敢當不敢當。”申侯堅決拒絕晉爵,還算有自知之明。
平王見申侯如此,想想也是,不再勉強。之後,衛武侯晉爵衛武公,就留在周朝作大司徒;晉文侯沒有晉爵,但是將河內之地給了晉國。這個河內不是越南那個河內;鄭世子掘突繼任父親的侯爵,再割給鄭國良田千畝,留在周朝為正卿;秦襄公原本是周朝附庸,沒有爵位,此時加封伯爵,列為諸侯。
申侯見掘突十分英毅,儀表非凡,大是喜歡,恰好家中還有個小女兒,如今就託衛武公說合,招掘突為女婿。申侯的小女兒是太后的妹妹、天子的親姨,掘突怎會不願意?兩家一拍即合,從此做了親戚。
申侯害死了幽王,卻立幽王兒子為平王;害死了姬友,卻把女兒嫁給姬友的兒子。害死爹,然後把人情做給兒子,申侯可說是春秋第一個大神人了。
——遷都
周平王感覺很不爽,並不是每個當了天子的人都會感覺爽。不爽的原因有兩個,慢慢說來。
首先是國庫空了,給犬戎搬空了,鬼子搬運能力超強。不僅國庫空了,宮殿城牆也給破壞得厲害,鬼子隨地大小便,稍不留神就踩上一攤屎,臭烘烘地還帶著羊騷味。
其次呢,是現實的問題,自從犬戎嚐到甜頭之後,就不肯罷休了,時常前來騷擾擄掠,幾個月工夫,竟然將周朝西面的岐、豐一帶全都佔領,鎬京失去屏障,危在旦夕。
平王沒有想到當了天子還要整天提心吊膽,怎麼辦?俗話說: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此時平王想起來,除了分封諸侯的土地,老祖宗還在東面留了一塊自留地,何不搬過去?
第二天,平王召集公卿前來議事,主題兩個字:遷都。
原來,當初周成王體恤天下諸侯到京城進貢路途遙遠,因此在天下的中央營造洛邑,每當朝會的時候,天子不辭勞苦,前往洛邑,接見諸侯。洛邑的宮室制度都按著鎬京一樣規模建造,簡單說就是帶全套裝修和傢俬,搬過去就能住。而且,兩百多年過去,那裡成都成市,比鎬京還要繁華。
誰不願意去?誰不願意睡安穩覺?公卿大會一致透過,搬家。
洛邑是哪裡?今天的洛陽。
鎬京在西,洛邑在東。從西安遷洛陽,從此以後,西周就變成了東周。
天子搬家,秦襄公親率三百乘戰車護送。平王一高興,對秦襄公說:“剛剛遷都,沒什麼好打賞的。如今犬戎奪走了我們的岐、豐之地,你回去整軍備戰,如果能驅逐犬戎,那塊地方就都歸你了。”
秦襄公謝恩而回,牢記著平王的教導,興兵對抗犬戎。不到數年,犬戎男壯死傷大半,老婆孩子被秦軍收編,秦國不僅奪了岐、豐一帶,又佔了犬戎的地盤,於是擴地千里,成了大國。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登基僅僅八個月,周朝首都東遷。
為什麼周平王一直忍了八個月才搬家?有原因。
按周朝的禮儀,人活著的時候是不能預先準備凶事的。所有的壽衣、棺槨、陵墓的安排和施工都只能在人死之後進行。而社會地位不同,下葬的時間也不同。天子死了,停喪七天,然後建陵墓,通知各國諸侯,等諸侯和卿大夫都到齊了才下葬。所以,按著周禮,天子死後,七個月才下葬;諸侯死後,停喪五天,五個月後下葬;大夫死了,停喪三天,三個月後下葬;士人和百姓死了,停喪兩天,兩個月後下葬。乞丐死了多久下葬呢?那要看野狗什麼時候來了。
不僅下葬的時間不同,棺槨也有嚴格規定。普及一下知識,棺和槨的區別是什麼?古人下葬,通常用兩層棺材,裡面一層是棺,外面一層是槨。按著《周禮》,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兩重。你要是哪天挖地基挖出棺材來了,一數竟然有五層,那你發財了。如果有七層,那你就準備逃亡吧,肯定有人追殺你,因為你身家立馬就能過億。
所以,周平王只能等到七個月後把周幽王埋了,才能搬家上路。
為什麼秦朝以前的墓地都相對簡單?因為沒多少時間建造。後來到了秦朝,皇帝一上任就開始建墳墓,把墳墓建得比後宮還宏大,勞民傷財。
說起來,還是周朝的規矩比較好。
春秋大幕從此拉開,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大戲開始上演了。
—精彩春秋
三個人——情痴周幽王、聰明的蠢貨虢石父和缺心眼的莽夫申侯,合作導演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兩大蠢事——“烽火戲諸侯”和“引狼入室”,從而葬送了西周,從根本上動搖了周朝江山的根基。
當西周因為兩大蠢事而結束之後,充滿智慧、才華、氣壯山河的春秋戰國揭開了序幕。看上去,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歷史往往就在不可思議中前行。不可思議並不是沒有道理,在開始春秋的故事之前,我們來看看這其中的必然合理性。
周朝的衰落導致了周禮的敗壞,更重要的是導致了諸侯對於中央政府的藐視。在中央強權的時代,諸侯國的思維和行為是受到嚴格控制的,甚至他們是非常自覺地按照中央政府的條條框框來要求自己的,這就抹殺了個性,抹煞了因地制宜,抹煞了想象力和進取心,社會就會停滯。
在中央政府衰落之後,地方諸侯終於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野心家、陰謀家應運而生,各種禁錮被漸次打爛,改革了,開放了,搞活了。從經濟到政治,從物質到精神,春秋時期無疑是一個改革開放的黃金時代。
在中央政府已經無法維護世界秩序之後,舊的平衡打亂了,新的平衡需要建立,於是戰爭開始了。你來我往,分分和和,整個春秋就是一部戰爭史。
後人說:春秋無義戰。問題是,這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古今中外,戰爭都是為了利益,殺人遊戲與“義”字原本就沒有任何關聯,什麼戰爭是義戰?從來沒有過,從前沒有,現在沒有,今後也不會有。
有戰爭,就需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須發展。
這是一個英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下面,我們來看看春秋第一個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姬寤生,也就是鄭莊公。關於鄭莊公,歷史上的評價並不一致,但是看看他的事蹟,我們會對他有公正的評價的。
——深謀遠慮者
鄭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陰謀的國家,或者說,是深謀遠慮的國家。
宣王的小弟弟名叫姬友,英武聰明,吃苦耐勞。沒辦法,他是厲王在野豬林生的,從小在野豬林長大,想不吃苦耐勞也不行。
宣王時代,姬友擔任司徒,也就是國土資源部部長,掌管國家土地,地位僅次於三公六卿。
宣王將姬友封在鄭,侯爵。那時的鄭不在今天的河南鄭州一帶,而在陝西,緊挨著西戎,地盤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