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涼山彝族少女盛行換裙的習俗,她們把換裙和出嫁當作女兒家的兩件終身大事。換裙,彝語叫"撒拉",俗稱"換童裙",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 換裙的時間依據幼女的發育情況而定。一般在15至17歲,換裙多在單歲,據說,雙歲換裙會多災多難,終身不吉利。 換裙前的女子梳卑辮,穿淺色兩接裙,裙邊鑲有一粗一細兩條黑布邊。舉行換裙儀式時,不允許任何男子在場,只邀請女親戚、女友和年老婦女參加。 儀式開始,婦女們就說些逗弄少女的風流話和祝願詞,然後,請一個漂亮、能幹、相好的婦女給換裙者梳頭,帶哈帕,將原來梳在腦後的單辮梳結到前邊來,正中分開,在耳後梳成雙辮,再戴上哈帕。
額前的劉海用少許水打溼,使之整齊發亮,以顯示少女的情竇初開,秀麗端莊。再佩上豔麗的耳珠,珠光閃耀。換裙前女子受嚴格保護,不準調戲,如發生此類事件,就要受到社會習慣法的嚴懲最後換上紅、藍、黑等對比強烈的三接或四接長統百褶裙,換裙儀式到此結束,換裙意味著女於已經成年,她們可以談戀愛,找情人。
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規,新娘出閣時,雙腳不得落地沾土,否則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須由接親的小夥子來背新娘,並扶她上馬。迎娶歸途上還有種種規矩:倘山高路窄無法騎馬時,須由接親的小夥子輪流揹負新娘而行;過河涉水,更得由人背過河,新娘的繡花鞋萬萬不能沾水。 潑水接親 彝族認為,清水能驅惡除邪,送走妖魔,帶來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時一定要潑水,為能經受住這個考驗,在迎親時,男家選派未婚夥子去接親時, 既要身體強壯,又要精明能幹,既能招架潑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搶走"新娘的艱鉅任務,往往在推薦人選時反覆審議,擇優錄用,有的不惜長途跋涉,選拔人才。 彝族的迎親是透過"搶"的方式完成的。在"搶親"的頭一天晚上,姑娘們向小夥子展開了猛烈的水戰。姑娘們用潑、淋、灌、射等各種方式兇猛地攻擊小夥子,使 來"搶親"的小夥子難以招架。於是,聰明的小夥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減輕"水災"的襲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