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華社連續推出“抗日英雄譜”。那天我看到了一個大感意外的名字:薛嶽。對現代史稍稍熟悉一點的人對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他的部隊號稱國民黨的王牌軍,紅軍長征時,他帶領中央軍窮追不捨,給紅軍造成很大的麻煩。但同時薛嶽又在中國抗戰史上有其地位,有研究者稱其為“整個抗日戰爭中消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開篇薛嶽是誰(2)
薛嶽的這頁抗日光榮史長期以來不為人所知,歷史課本鮮有提及,這不僅是對薛嶽本人的不公正,對當時在薛嶽指揮下浴血抗戰的將士們的不公正,而且因為抗戰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遺忘一個抗戰名將,這種集體記憶也必然是殘缺的。薛嶽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被漠視,其中緣故眾所周知,但這種理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並不是鐵板一塊,我們只要有更博大的胸懷、更寬闊的視野,就能夠突破那些看似壁壘森嚴的條條框框,回到歷史的真實,同時也傳遞出豐富的現實意義。
現在,薛嶽作為“抗日英雄”終於被我們這個民族重新記憶,這既是薛嶽將軍之幸,是當年追隨薛將軍奮勇殺敵的中國將士之幸,其實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幸事。當我們讀到電文中引用的薛嶽向所部官兵下達的手令:“第三次長沙會戰,關係國家存亡。嶽抱必死決心、必勝信念。”只要是中國人,誰不會為抗日英雄的氣概所激勵和感動?這種油然而生的情感超越了階級、黨派和族群,必將有利於21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許這就是薛嶽名列“抗日英雄譜”的現實意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