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張松和法正的策應,但對於是否入蜀以及如何得蜀,劉備還是心懷猶豫,不能決斷。在這個關鍵時刻,龐統進言了:“荊州經此戰亂,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要想據此以成鼎足之勢,恐怕難以為繼。而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當可成就大業。”(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其實,龐統的話比諸葛亮所謂的“隆中對”既實際又更具誘惑力,佔據益州關門做個小皇帝就不錯了。諸葛亮提出的跨有荊益以及恢復漢室的藍圖,其實是不成立的,單單獨佔荊州這一關就過不去。
劉備仍然擔心:“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在這裡,劉備說的的確是真心話。他的全部資本和制勝法寶就是仁義二字,假如現在也跟曹操一樣恃強凌弱奪佔西蜀,那還有何面目見天下人,又如何向部下解釋?這才是劉備的心理障礙所在。
龐統說:“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龐統是說:如今正當天下離亂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才好。況且吞併弱小,攻擊闇昧,春秋五霸也做過,這沒有什麼不正義的。為了天下大計,就是亡人之國也沒有什麼,只要對待亡國諸侯恩義,再封他一塊土地,誰也不能說您有負信義。現在我們不去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讓曹操那樣的奸雄得到,難道這對天下蒼生就好?”給劉備戴上春秋五霸的高帽,講的既是歪理,也是正理。誰都清楚,天下回到老路是不行了。而劉備現在面臨的是如何克服以強兼弱的問題,而曹操遇到的問題更大,那就是天下被他重新收拾了一遍,但卻無法克服做臣子的本分,最終還是把取代漢朝的艱鉅任務留給了自己的兒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