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導隊的美國教員其實是陸戰一師的軍官,並不是真正的軍校教師,但即便是這樣,蔡智誠他們也能感受到中美軍隊在觀念上的不同。比如,上戰術課的時候,中國教官用三分之二的時間講進攻、三分之一的時間講防禦,可美國人卻用了一大半的時間講如何撤退,好象他們打仗的目的就是為了逃跑似的。再比如,美國的參謀業務主要是算帳,先算算自己有多少物資、多少兵力,再算算對方有多大力量,然後才考慮怎麼辦;而中國教官一上來就讓大家判斷敵人的弱點在哪裡、我們的優勢是什麼,如何以長擊短。
46年年底,正是國軍在各大戰場“高奏凱歌”的時候,國民黨軍隊大舉出擊,向中原、蘇北、魯南、冀魯豫、華北、西北、東北各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作戰目標幾乎涵蓋了共產黨的全部根據地。有一天,陸軍大學“戰術研究院”主任遊鳳池中將到訓導隊來做報告,他對蔣委員長的“英明決策”評價很高,認為“流寇每獲負隅則易成功,一旦流竄則歸於失敗”,所以必須“中央突破,全面開花”,一舉剷除共產黨的糧食產區和兵源補充地,“使其陷入無依託的流動作戰”……可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鮑威爾少校卻在小本子上算了一筆帳,覺得蔣委員長的辦法不科學,按他的計算結果,國民政府只有多少多少資源、只能供應多少多少兵,如果不能圍殲主力、只是搶佔地盤,哪怕仗仗都成功,最多打個小半年,國軍就沒有機動兵力了,到時候共產黨真的跳出外線“流動作戰”,招架不住的不是###、反而是國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