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5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經濟危機下的煌煌帝國

——斂財三賊臣:阿合馬、盧世榮、桑哥

泰極否來。南宋政權終得消滅,但支撐大元帝國駭人軍事行動的財源日漸枯竭。在年近古稀的肥胖帝王忽必烈眼中,誰能為帝國搜刮更多的金錢,誰就是真正的“忠臣”。

1279年,元朝大軍把南宋送進墳墓的同時,它自身千瘡百孔的財政問題,也更顯突出。

忽必烈像忽必烈當王子時代及治國早期,對儒生比較親近。1242年,漢族和尚海雲禪師攜弟子劉秉忠至漠北。忽必烈召見二人,問:“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海雲禪師回答:“宜於天下大賢碩儒中,求問古今治亂興亡之事。”忽必烈很高興,遂留劉秉忠於身邊為參謀。

劉秉忠雖釋門中人,卻通《易經》、儒術、天文,至於地理、律歷等等,無一不精。這樣的人才,深為忽必烈所喜。

同年,漢族儒士趙璧、王鶚等紛紛加入忽必烈幕府,為他宣講《孝經》、《書經》等經書。特別是王鶚,乃被蒙古所滅金朝的末代狀元,飽學碩儒,道德文章,皆有所觀。青壯年時代的忽必烈很用功,常聽王鶚授業至夜深,感慨說:“我雖未能即行汝言,安知異日不能行之耶!”可見,拳拳向儒之心,是忽必烈當時真實狀態。

1252年,從前仕金的漢族士大夫張德輝、元好問二人覲進忽必烈,奉請他為“儒教大宗師”,作為“黃金家族”的重要成員,忽必烈悅而受之。這一舉動有兩種意義:其一,蒙古貴族首次顯現出對儒家思想的真誠嚮往;其二,儒士文人渴求蒙古貴族的政治保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