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6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轉日,武三思就推薦鄭愔為中書舍人,與崔湜一起成為自己的心腹“智囊”。

有了這二人籌劃,智商本來不太高的武三思如狗添翼。他與韋后定謀,日夜講張柬之等五人的壞話,說他們“恃功專權,將不利於社稷”。

唐中宗無主見之人,當然相信。於是,武三思等人進言:“不如封敬暉等人為王,罷其政事,外不失尊寵功臣,內實奪其權。”

於是,唐中宗下詔,以敬暉為平陽王,桓彥範為扶陽王,張柬之為漢陽王,袁恕己為南陽王,崔玄為博陵王,賜金帛鞍馬,不讓他們參政。

至此,五王失權,武三思把昔日竄逐的武后舊黨悉召入朝,不附武氏者盡斥於外,大權盡歸武三思。

當初政變時抱持唐中宗上馬、扈衛他衝進玄武門的駙馬都尉王同皎,聞知五王失勢,韋后、武三思穢亂宮闈,他常常對友人憤言切齒。和他同座飲酒的,有好友張仲之等人。

王駙馬在家裡說說也就算了,偏偏門外有耳,眾人話語被兩個借住的“客人”聽了進去。簾外“有心人”並非旁人,而是唐朝鼎鼎大名的詩人宋之問與其弟宋之遜。

宋之問詩歌雖好,人品極差。武則天時代,老小夥為了能一近老太太“御眼”,天天在朝殿上招搖。由於患有口臭,宋之問口中還常含雞舌香,準備武老太太哪天高興“幸”他時留下美好印象。天公不做美,武后身邊男寵太多,還真沒怎麼留戀身邊官為少府監丞的半老美男子。此門不通,求官心切,宋之問兄弟後來投靠張易之兄弟,阿諛奉承,席間敬酒,筆間寫詩,哄小夥子們開心。二張倒臺,宋氏兄弟倆聲名狼藉,被貶至嶺南的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安置。嶺南地僻多瘟,哥倆熱得不行,相約從貶所逃歸,過漢江時(今襄陽附近),宋之問還留下《渡漢江》一詩,名播千載:“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