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的首都巴馬科位於尼日河上游,市區背靠庫魯巴山,面向尼日河,是重要的農畜產品交易中心,牲畜、棉花、花生的貿易甚盛。近年來,巴馬科成為馬裡最大的工業中心,發展了機車修理、食品加工和輕紡工業,還以金銀加工、象牙雕刻、彩飾和皮革製品而聞名西非。在巴馬科以南150公里的散卡臘尼河上,修建了塞林格電站,年平均發電1.810億度。強大的電力,加速了巴馬科工業的發展。
尼日河從庫利科羅至尼亞美為中游,全長約2000公里。河道的形狀呈大弧形,跟中國黃河河套相似。關於它的成形,在馬裡還有一個傳說:
古時候,塞古以北的地方非常乾旱。後來有一條大蛇,從西南邊爬過來,把頭伸向塞古北方。它呼風喚雨,澆灌著大地。於是人們來到這裡,在那耕耘、插種,創造著財富。可是,一天大蛇得罪了國王,憤怒的國王把蛇頭砍傷了,蛇向東北方向逃去。從此,塞古以北地區,又幹旱了,荒蕪了。這個神話反映了尼日河中游河道變遷的情況。
由於地殼的變化,在塞古以北40公里的馬卡拉附近,形成了大約100萬公頃的內陸三角洲,由於常年乾旱,逐漸乾涸荒蕪了,因此被稱為“死三角洲”。尼日河從馬卡拉向東北,經過馬裡中部的重鎮莫普蒂,到北方直達古城廷巴克圖附近,在尼日河河套兩岸360萬公頃的廣大地區,河流縱橫,大小湖泊星羅棋佈,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馬裡主要農牧區,被稱為“活三角”。每年雨季,河水氾濫,三角洲地區成了天然蓄水庫,數百公里之遙全成一片汪洋。每年旱季水退之後,青草繁生,是優良牧場。每年河水氾濫之前,三角洲的幾百萬只牛群要渡河北上,水退之後又渡河南下,那萬牛齊鳴結隊渡河的景象,實為壯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