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是思想至為活躍和自由的時期,對於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那是一段很像青春期的日子,明亮、躁動而充滿了無邊的憂傷。各種思潮在中國交錯激盪,新刊物、新思想層出不窮。當年跟吳樾搶著要去暗殺“五大臣”的陳獨秀此時已是北大教授,他主編的《新青年》(創辦於1915年)舉起“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兩面旗幟,號召打倒“孔家店”,猛烈抨擊舊文化,提倡新文化。以胡適為代表的青年留洋學者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在國之青年中,他們很快成為新的思想領袖,當時正在長沙求學的***日後對美國記者斯諾回憶說:“《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運動雜誌。我非常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經被我拋棄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楷模。”在飽受欺辱的黑暗年代裡,這個古老東方國家的年輕人最終決心打碎老祖宗的一切罈罈罐罐。美國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他與胡適同為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的門下弟子—在《世界文明史》中很精闢地論及:“今天中國人最強烈的感情是痛恨外國人,同樣,今天中國最有力的行動是崇拜外國人,中國知道西方不值得這樣崇拜,但是中國人卻被逼得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事實擺在眼前,工業化或殖民化二者任由選擇。”這種矛盾的國民情緒在“五四運動”中呈現得非常清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