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6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改革是利益關係的重新調整。在打破原有利益格局並尋求再平衡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改變原有體制執行和利益分配的常態秩序;另一方面,新因素的滲入又引發乃至加劇新舊兩種體制的矛盾。無論是常態秩序的改變,還是兩種體制矛盾的存在,都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比如,在改革過程中,由於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社會階層之間在收入分配和財富佔有上的差距趨於擴大,加上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的有關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連同農業剩餘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轉移和城鎮內部業已存在的巨大就業壓力,成為影響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為了在改革中保持社會穩定,我們十分注重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做到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在改革和發展中實現社會的長期穩定。

30年來,中國在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一是綜合考慮每一項重大改革措施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恰當選擇出臺的時機和力度。對實施條件尚不成熟的改革措施,積極創造條件,待條件成熟時再相機出臺。二是突出重點,避免由多項改革措施同時並進所產生的疊加效應和連鎖效應超過社會的可承受能力。三是建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構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安全網。四是建立改革中利益補償機制,包括對傳統體制下利益受到擠壓部分的補償,以及體制轉軌中利益受到侵蝕部分的補償。在改革的過程中,透過財富創造方面的體制與機制創新,以及某些差別待遇政策,使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行發展和致富,使改革首先在區域性領域獲得多數支援,保持進一步改革的動力;之後透過業已形成的增長點或增長極的帶動、輻射、反哺機制,以及依託這些增長點或增長極所進行的政府轉移支付和對受損者的適當補償、保護,使更多地區和更多人從改革中獲益或免受損失,以確保改革的“帕累託改進”性質(使所有人“從改革中獲得一份好處”或“至少不比改革前的情況差”)和“一極化”趨勢(使所有人不同程度地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由此進一步擴大改革的社會基礎,獲得更大的改革動力。五是積極應對改革中的心理感知和社會公平偏好問題。所謂心理感知問題,是指在改革過程中,一些利益損失在群體和時間的分佈上是相對集中的,容易被感知;而改革的收益在社會成員中和時間維度上是廣泛分佈的,不易被察覺;同時,個體對自身福利狀況的改變普遍存在這樣的心理傾向,即對利益損失的厭惡超過對改革收益的正面評價。所謂社會公平偏好問題,是指個體對公平分配的偏好特點,即對於某些社會成員特別是弱勢群體而言,即使自己從改革中受益,也可能認為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認為那些在收益分配上具有話語決定權的強勢群體不合理地佔有了更多的收益。這樣,對現有收入分配不滿的群體往往形成對改革的負面評價。對此,在改革的過程中,一方面努力確保改革的整體福利改進性質,儘可能保障國民從改革中得到實惠或利益免受損失,從而共享改革的收益;與此同時,透過保持與公眾溝通的渠道,儘可能使廣大群眾瞭解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潛在收益;透過相應的社會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特別是直接和可感知的再分配手段,努力矯正轉軌過程中產生的利益不平衡。由此獲得儘可能多的社會成員對改革的認同和支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