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數量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清晰特徵的階段:(1)休謨清楚地掌握貨幣的長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的區別,並且對後者傾注了幾乎和前者一樣的關注。(2)古典經濟學家提出了貨幣變動的非中性效應選單,但是當他們在反擊他們的重商主義前輩的原始通貨膨脹主義的時候,又一貫地淡化它們的重要性。鑑於休謨承認爬行的通貨膨脹具有正的產出和就業效應,李嘉圖和穆勒避免提出任何有關貨幣注入可以產生有利的真實效應的建議;在他們看來,貨幣數量論實質上等於純粹而簡單的等比定理。(3)在1870-1930時期,新古典經濟學家逐漸從李嘉圖和穆勒採用的嚴格形式的貨幣數量論立場上後退,這一時期的貨幣數量論的典型特徵就是收入分析方法的發展。
四、貨幣數量論的收入方法
貨幣數量論的收入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從名義收入而非貨幣總量出發分析貨幣收入變動對各種不同的商品價格從而對價格水平變動的影響過程,其特點是由貨幣收入—支出分析出發,從流通領域深入到生產領域,提出利率因素作為投資和儲蓄關係的槓桿,將收入—支出方法進一步轉化為投資—儲蓄分析,從此出發探討貨幣對價格水平波動的影響,這就將貨幣量的間接作用進一步深入到生產領域,引出貨幣量和經濟週期波動的關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