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成計劃中的勞動力一卷所導致的影響是:《資本論》中缺乏對工人作為主體這一方面的論述。雖然《資本論》說明了工人成為資本存在的一種方式,但它沒有探究工人的核心目標(工人自身求發展的需要),也沒有探究工人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既沒有說明工人(同期資本發揮作用所依賴物件)的新需求不斷被創造出來的方式,也沒有說明工人針對“資本努力使工資降低到最低程度”所進行反抗的效果。勞動-工資關係的這種趨勢,起源於工人為求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成為工人鬥爭的基礎,但《資本論》卻將它忽略了。
這就直接導致了《資本論》沒有研究生產的第二方面--工人自身生產過程。《資本論》中沒有論及生活、改變、奮鬥、歡樂、鬥爭和人類發展。作為一個慣例,人類透過自身活動來生產出自身,並不是《資本論》所要研究的物件。(當然,更像下面將要提到的,馬克思認識到透過對資本的鬥爭,工人傾向於產生出不同的自身,即不僅僅是作為資本的產物。)事實上,讓人費解的是:馬克思思想批判的領域囊括了所有生產性活動,實際上是所有活動,這樣就產生了共同後果:生產者在生產中改變了自己的本質(馬克思,1977:283),同時,每種消費以不同方式,在一些特定方面生產出人。(注意到馬克思的論述,在生產過程中,“生產者亦發生了改變,因為他們自身產生新的品質,在生產中發展了自身,改變了自身,產生出新的力量和思想,新的交流方式,以及新的語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