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5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施穆勒在圖賓根大學讀書時就讀到了羅雪爾和克尼斯等人的著作。他在1861 年大學畢業前就已經認識到經濟學的知識領域“不能脫離地點、時間和民族,而其基礎應當首要地(儘管不是單純地) 從歷史中去探求”(朱紹文,1999 :107) 。施穆勒本人的興趣包括歷史學、應用統計學、經濟學及社會制度與行為(含社會心理學) 、社會人類學、地理學、人口學、經濟與社會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甚至還有倫理學與哲學,但他始終將自己看作是一位經濟學家。他的研究內容除了歷史的考察之外,還包括了“對社群環境的氣候、地理、地質特點的比較研究”,甚至還包括“民族誌”、“文化的心理基礎及文化變遷中的有關心理因素”等內容。顯然,這“主要建立在心理學的和民族誌的基礎之上,更嚴格意義上的歷史考察相對來說較少而且明顯地只佔次要的地位”(Veblen ,1902) 。

以施穆勒卷帙浩繁的《國民經濟學一般原理》(1900 - 1904) 為例,“雖然在方法上不可比,但在其範圍上可與馬歇爾的《原則》相比較”,該書試圖進行社會科學的組合,形成“有關過去與現在的巨大的鑲嵌畫或全景畫”( Fischer ,1968) 。這部書的第一卷包括“引論”和兩本書。“引論”分3 個部分,分別介紹了經濟學的概念、社會生活中的風俗、法律和道德的諸種關係,最後詳細回顧了經濟學文獻和經濟學方法論的歷史發展。第一本書涉及土地、人口與技術,說明了氣候對經濟活動的重要性,不同的種族、民族、人口的組成與變化,技術演進及其經濟意義。第二本書題為“經濟的社會構造或成份:其起源、管理部分及當前形勢”,分別講述了傳統的家庭經濟與城鎮經濟的興起;19 世紀歐洲與美國的城市化;經濟功能在家庭、地方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分佈;在語言、道德、習俗、法律和行政的同一性基礎之上作為一個“社會過程”的勞動分工;產權的核心及其分配; 社會階級的形成及不同工業組織的演變等(Balabkins ,1987) 。可以看出,施穆勒全景式的作品並非人們所以為的那種注重細節的歷史學著述,其特色與其說是歷史學的,不如說是民族誌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