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歷史歸納法在斯密的《國富論》中是與抽象演繹法並列的研究方法,但是,斯密經濟學體系所蘊涵的自利主義假設無疑是演繹體系的絕好的基礎。因此,到了李嘉圖,為把經濟學建成象牛頓物理學一樣更加“精確”的科學,經濟學就只剩下了演繹方法。貫穿抽象演繹法於其整個經濟學研究,李嘉圖對許多概念和範疇如價值、工資、利潤和地租都進行了重新界定和改造,特別是對價值範疇進行了深入研究,確立了其在經濟學中的核心地位,然後透過概念範疇來演繹經濟學體系,使得經濟學取得了較大的理論上的進步。但是,由於傳統理性主義的侷限,李嘉圖的抽象分析帶有很強的機械決定論的特徵。其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是簡單的,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過程是跳躍性的。也就是,李嘉圖的抽象不是從感性的具體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過渡到思維中的具體,而是從純粹假定的思維原則出發來演繹客觀存在的具體,將高度抽象的理性模型直接運用於複雜的現實世界。這樣,在亞當•斯密著作中曾居突出地位的關於歷史、制度和事實的論述在李嘉圖那裡已不再重要,他不僅抽象掉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內在聯絡的外部或偶然的因素,而且也抽象掉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內在聯絡的本質的具體內容,從而將抽象性和歷史性對立起來,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看作一切經濟形態的一般規律,把資本主義的經濟範疇和經濟關係看作永恆的範疇一般關係。所以,馬克思指出,李嘉圖的抽象演繹“是形式的,本身是虛假的”和[77];熊彼特則將李嘉圖的“強制”抽象法和“非歷史”方法稱為“李嘉圖的惡習” [78]。但這種“惡習”在李嘉圖之後就成為大多數主流經濟學家的通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