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9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勞動守恆定律的發現,則為正確理解價值形成過程的社會性質提供了富有啟迪性的思路。作者在微觀社會場與統一社會場的理論創造中發現了勞動守恆定律。從理論上說,勞動守恆定律應該是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補充。眾所周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的科學性在於它解決了古典勞動價值論沒有解決的問題,即什麼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如何創造以及勞動為什麼採取價值形式等一系列問題。長期以來,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無論是持贊成意見還是持反對意見,人們對勞動價值理論的爭論似乎從來沒有超出上述範圍。作者則不然,他在馬克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問題:形成價值的自發的社會過程到底是怎樣進行的?它的具體機制和機理是什麼?作者不僅提出了問題,而且試圖解決問題。他採用類比和模擬的方法,把商品作為一種經濟基元,應用現代物理學介子場論,把價值形成的自發過程作為一種社會場行為和過程來處理,從而揭示了勞動實體傳遞形成價值的微觀機制,提出了勞動守恆定律。

當然,這種守恆不是經典守恆,而是統計守恆,勞動守恆定律類似於統計定律,它表徵的是個別過程的不守恆與整體的守恆,反映在波動上,它不是水波、聲波那樣的經典波,而是類似量子力學的機率波。

在微觀社會場中處理的是一種商品的價值關係,在此基礎上,孟氧提出統一社會場論,利用它來研究社會生產的全部商品總和的價值關係。已經處理的某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作為一個整體並帶著平均數(單個商品是它的可除部分)進入統一社會場(由微觀社會場和宏觀社會場組成)。現在要解決的是,作為整體耗費在某種商品上的社會勞動是否可以成為社會必要勞動,或者說在什麼限度內成為社會必要勞動。這就需要考察由各種具體形態的產品組成的社會總產品(由第I部類和第II部類的產品構成)和它們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問題,特別是各個組成部分在統一場中如何分佈的問題。作者創造了若干個模型來說明統一社會場的行為。作者用自己創造的統一社會場影象,試圖證明的是勞動實體在社會場中波動、漲落和變換的過程,就是社會經濟自發地進行重組,形成了社會勞動有序的自組織結構的過程。在過程中,勞動可以表現為經濟實體,也可以表現為“社會空殼”;但是無論是“實體”還是“空殼”,它們都是勞動的二重形態,就像質子(p)和中子(n)都是同一類基本粒子(核子)的二重態一樣。作者對勞動守恆定律作了如下表述:在社會場內,私人的個別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由經濟時間制約的經濟勞動自發地傳遞,形成(或填補)社會空殼,整個過程的結果勞動守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