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主要是以19世紀的英國為研究物件的,它透過對人與人之間的生產和分配關係的研究,為勞動者的貢獻和應得利益定位,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但是,正因為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是研究人與人的生產和分配關係的社會科學,所以它必然要隨人們的社會經濟關係的變化而發展。在當代,人與人的生產和分配關係變化的一個最集中的體現,就是由於勞動者力量的加強、純食利者地位的下降,相當多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在勞資之間的分配關係方面逐步出現了利益分享的局面。有關研究表明,其中4種制度安排的出現令人關注(何傳啟,2001),已成為當前分析生產和分配關係時不能不重視的現象。

(一)企業利潤分享制度安排的發展

企業利潤分享制是指企業所有者和企業職工共同分享企業利潤的一種企業收入分配模式。實行企業利潤分享制的企業,定期按一定比例將企業利潤分配給企業職工。這種收入分配模式的特點是,企業根據盈利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利潤分享、利潤分享的比例和分配方法,有利潤時就進行利潤分享,沒有利潤時可以不進行利潤分享。

自20世紀70-80年代以來,企業利潤分享制在某些發達國家得到快速發展。在法國,1975年時參加企業利潤分享制的人數為475萬人,佔全國職工總數的22.5%,(LesleyBaddon,1989,p25.)但到1990年時參加企業利潤分享制的人數則達到了1400萬人,約佔職工總數的60%。而且據統計,從1987年到1999年間,在《財富》雜誌評選的1000家企業中,採用利潤分享制和其他以業績為基礎的激勵性工資方案的企業,從26%上升到50%以上(胡國成、韋偉、王榮軍,2002,第33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