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齊國要成就霸業,那麼就必須要全方位的強盛,政治上需要穩定,經濟要繁榮,軍事要強大。在管仲看來,齊國首先必須要保持政府的穩定,避免再度陷入權臣弒君的惡性迴圈之中。維持政府穩定,則需“尊君”以壓制士族貴族,春秋時代,繼承宗法封建社會之餘風,君主並非專制,與是與貴族分權而治,此為弒君潮流之內在原因。

管仲是加強君主專制權力的倡導者,他認為“安國在乎尊君”,因為“令不高不行,不專不聽”,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專制權力,無法令國家法令得以執行,“故明主之所操者六:生之、殺之、富之、貧之、貴之、賤之,此六柄者君主之所操也。”

這裡必須注意一點是,管仲之所以強調君主專制,並非為討得齊桓公的歡心,而是認為這是平息國內紛爭禍亂、使國家走向強大的途徑。從本質上說,管仲是一位國家主義者,他強調的是國家利益,而非愚忠之徒,在公子糾死後,召忽選擇自殺時,管仲說:“夷吾(管仲之名)之為君臣,將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廟,豈死一糾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破廟滅,祭祀絕,則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則夷吾生,夷吾生則齊國利,夷吾死則齊國不利。”這這些話中可知,管仲乃是愛國主義者,而非忠君主義者。

管仲在強調君權之同時,也大力提倡順從民意,他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安存之。民惡絕滅,我生育之。”在另一個場合裡,他對齊桓公說;“丹青在山,民知而進取之;美珠在淵,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過為,民無過命,民之觀也察矣,不可遁逃。我有善則立譽我,我有過則立毀我。當民之譭譽也,則莫歸問於家矣,故先王畏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