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9-28 13:49:00
(5)陰謀暴露大升官
慈禧太后身邊,彈劾袁世凱的奏章堆如小山。
此前許多彈劾,多是出於大臣們的愛國之心,捕風捉影,道聽途說而論。
現在卻皆然不同了。
袁世凱的親弟弟已經出面揭發舉報了,其犯上作亂的狼子野心,已經是路人皆知,再經媒體這麼一報道,如果朝廷不立即採取行動的話,往最輕最輕裡說,那也是對人民群眾忠君愛國熱情的一次打擊……
群臣洶洶,大為物議,袁大頭屁股朝天蹶著,腦袋瓜子貼地趴著,聽著同事們對他們的工作評價和總結。
意見很快形成了一致。
鑑於袁世凱所犯的嚴重政治錯誤,大臣們擬定出三條處理意見。
意見一:現在就殺頭,趕早不趕晚,現在直接將袁大頭推出午門問斬,也省了再耗費高昂的行政司法成本,多事之秋,能節約點就節約點吧……
意見二:先下獄,袁世凱這廝已經成為了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的反面典型,就這樣殺了他,太可惜了,要先在全國展開揭批袁世凱國賊罪行的大批判,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個國賊的真面目,有利於團結大多數人,孤立極少數不法犯亂者……
意見三:削官去職,也就是開除公職,朝廷也不是一點道理也不講的,懲前斃後,治病救人,之所以要嚴肅處理袁世凱,目的無非挽救落水同志……
三條意見,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作用,究竟哪條更合適呢?
這就要看慈禧太后的決定了。
慈禧太后臉色冷肅,那雙冰冷的眼睛殘酷而狠辣,死死的盯在袁世凱身上。
傳旨!
慈禧太后吩咐道:
外務部尚書著袁世凱補授,欽此。
群臣大放悲聲。
這他媽的,還講不講道理了?袁世凱這個傢伙的罪惡與陰謀暴露一點,他就升一次官,小暴露小升官,大暴露大升官,莫非慈禧太后的腦袋裡,被袁世凱這個傢伙灌進了屎去嗎?
群臣不忿,冒死再奏。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袁賊趨避之。
拼了!
見群臣反對意見過於強烈,慈禧太后眼皮眨了又眨,只好做出讓步:
傳旨:
大學士張之洞,外務部尚書袁世凱,均著補授軍機大臣。欽此。
群臣立即閉上嘴。
不再說話了,不能再提反對意見了。首次反對,把袁世凱弄成了外務部尚書,二次反對,把這個傢伙弄進了軍機處,再反對下去,鬧個不好,說不定慈禧太后一急眼,乾脆把袁世凱立為皇帝,那卻如何是好?
看這老太太瞧袁世凱那眼神,說不定她真的打算這麼幹……
沒人弄得清慈禧太后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其實這藥再也簡單不過的了,殺了袁世凱,你能找出一個有本事給這大清國立憲的人嗎?
找不到,就得用袁世凱這個混蛋!
慈禧太后是真的沒有辦法啊。
難道就沒有人能夠制服袁世凱這廝了嗎?
有!
他來了!
遠自東洋,意氣風發,挾日本列島之海風,欲制袁賊於必死之地。
張一鵬!
日期:2009-09-28 13:52:13
(6)小人物搞掉大知府
話說那張一鵬,生得五官清秀,模樣周正,更有那一雙眼睛,清澈純淨,不染塵埃,泉水一般一望到底,讓人看了頓生自慚形穢之心,端的是一個優秀的大好青年。
眼見得時下里出國熱,有出息的年輕人都公派出國,去東洋去西洋,學上個一年半載,再回來身價就非同一般,各地督撫只要見到留學生,就愛才如命的招攬過去,張一鵬也考慮是不是出國。
於是他就去找知府李丙吉借錢,李丙吉對少年張一鵬的志向表示了嘉許,並贈送三十元錢——與湖北立憲派頭子湯化龍支援革命黨人的二十元錢相比,李丙吉這應該算是大手筆了。
可是三十元錢哪夠出國?
張一鵬心中大為恚怒,就拿這三十元當路費,去直隸總督衙門找自己的哥哥張一鏖,這張一鏖卻是有點來頭,他和阮忠樞同為袁世凱的左右手,實際上是左右二秘書。那阮忠樞便是愛上名妓趙熙官,後由袁世凱替她贖身撮合的,而這張一鏖,同樣也是受過袁世凱恩惠之人。
張一鏖給弟弟張一鵬弄了一個公費名額,張一鵬就意氣風發的踏上了求學強國之路,到了日本,甫一下船,恰見宮崎寅藏親自撰稿的《大革命家孫逸仙》正在學生之中廣泛流傳,學生們吃飯睡覺,討論的都是這件事。見此情形,張一鵬心念一動,也模仿著寫了篇《大革命家李丙吉》,然後自己花錢印刷,也四處散發起來。
未幾,學生們仰慕的革命領袖,除了孫逸仙之外,又多了一個李丙吉。
遂有正在國內活動的黨人紛紛登門,有的要求李丙吉提供武器,有的要求李丙吉贊助經費,還有的建議李丙吉出任人體丨炸丨彈一職,要求他借金殿叩拜慈禧太后的時候,身上綁上丨炸丨彈,來個魚死網破玉石俱焚……
李丙吉驚詫莫名,不曉得自己好端端的在家裡待著,怎麼就被革命黨引為同類了。直到有一個日本留學生歸國,回來後說起那張報紙,李丙吉這才恍然大悟:
有人暗算他!
可是這人卻是誰呢?
就是打死李丙吉,他也不知道這是清純少年張一鵬玩的花樣。
事情麻煩了,李丙吉急急上書朝廷,解釋這件事情,他的奏章到了北洋大臣袁世凱外,正好被張一鵬的哥哥張一鏖見到,順手拿到洗手間揩腚用了。
此後李丙吉幾次上書解釋,全都被張一鏖擦了屁股。
事實上,朝廷壓根顧不上管這閒事,要知道,在清室權貴眼中看來,革命黨無非不過是無官無職的立憲派,立憲派無非不過是有官有職的革命黨,都是打著強大國家的旗號,無非不過是想要瓜分人家愛新覺羅家族的產業罷了,這事慈禧太后心裡最清楚,所以她才無奈立憲。
瓜分就瓜分吧,只要給愛新覺羅家裡留點餬口就行。
這就是慈禧太后的底線。
這種心態下,慈禧太后哪有心思找大革命家李丙吉的麻煩?
可是李丙吉卻不這樣想,雖說大家都喊著立憲,但如果慈禧太后一咬牙,非要殺李丙吉不可,那些立憲派也會照樣遵命的。所以李丙吉眼下最聰明之舉,莫過於逃之夭夭。
李丙吉逃到了東北,被盛京將軍趙爾巽收留。
逃是逃了,但到底是誰陷害他呢?這事李丙吉卻是心裡糊塗得很。
他左思右想,越琢磨這事越象是袁世凱幹出來的,雖說他跟袁世凱無怨無仇,但那袁世凱狼子野心,天下皆知,如此狠毒之人,若說他不陷害善良的李丙吉,那簡直是毫無道理的事情。
所以,此事定然是袁世凱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