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宋高宗所得的這隻椀,與劉豫所知道的、驅使劉豫設定專門機構盜墓的那隻椀,是不是同一只?史料上卻沒有交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事情均與宋陵被盜有關,就是說,不論是西京士兵所售的玉椀,還是南宋榷場交易的玉椀,都是從墓內盜出來的。
劉豫盜陵起因在一隻玉椀,也許當時劉豫真是這麼想的,才設定了“淘沙官”。但事實可不這麼簡單,之前金人在盜陵過程中,劉豫參與、協助過。劉豫盜陵應該是蓄謀已久的,絕不會因看到一隻玉椀就挺身而出,冒被天下唾棄的危險。其貪婪的本性和糟糕的品行,才是根本的最原始的原因。
● 盜墓賊中了趙匡胤的詭計
劉豫和金人“官盜”們,把本來善良、樸實的民風也帶壞了。當時河南境內“民盜”四起,盜墓之風十分嚴重,農民盜墓如同翻地種莊稼,“群盜多蚊虻”“白骨下縱橫”“田豎鞭髑髏”,五代時詩人顏胄筆下的盜墓“盛景”重現人間。
至今,還在鞏義民間流傳“朱漆臉”盜趙匡胤永昌陵的故事,就在發生劉豫盜陵之後的金末元初年間。
元朝建立之後,民間盜墓之風仍然難禁,還有一些人想在皇陵堆上發財,洛陽有一個叫“朱老大”的盜墓賊,便是其中的厲害角色。過去洛陽一帶有個順口溜,回郭的白菜孟津的梨,洛陽盛產盜墓賊,朱老大就出身於盜墓世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