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後,楊元慶因為在2003年沒有完成聯想的3年規劃便開始反思聯想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柳傳志曾說聯想的核心競爭力是管理,他也曾亦步亦趨地追隨柳傳志之說。如今,因為遭遇失敗,他似乎突然發現聯想集團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運作管理”,儘管依然是管理。
早在1997年春天,他並未發現“運作”之妙,而是憑藉一腔熱情及成功營銷便贏得來自跨國公司的尊敬。那時候,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寫道:
“在中國,IBM成功的同時,它並沒有更多的餘地去為此驕傲。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已經使IBM的優勢很小。價格在不斷下降,價格下降的壓力還會增大。最新的挑戰來自聯想公司,在1996年最後三個月IDC市場份額排行榜上,聯想公司已躍居首位。”
幾乎所有研究中國IT史的人都知道,1996年是中國IT業的決戰之年,它最終也成為轉折之年。正因為在那一年成功狙擊了IBM,聯想成為中關村的標杆,而楊元慶則徹底為自己贏得了未來“中國IT領袖”的位置。
聯想在那一年終於洞悉了贏利的秘密:科研成果+規模生產+規模營銷=可觀的規模經濟效益。一個聯想新時代開啟了。
“One Plus One”
聯想涉足電腦領域之後,除提供商用微機外,也開始向家用電腦市場突襲。他們看到那個充滿誘惑的市場,知道在美國超過30%的家庭持有電腦。在1990年代,大部分電腦廠商都在打家庭使用者的主意。有一個先驅推出了價格逾千元的學習機,那是一種不能儲存檔案、不能列印,也不能執行最簡單的電腦軟體的“怪物”,除了提供錄入法訓練和玩遊戲外,它什麼都不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