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1-21 09:10:55
形勢異常緊迫。
雖然當時全國抗日已大勢所趨,但在國內黨政界和知識界,仍有一些主和派。
典型的就是所謂“低調俱樂部”,站在臺上的是汪精衛。
不過那時候他對究竟是和是戰,實際上還是晃來晃去,動搖不定。
宋哲元退出北平那一天,他還發表了演說,題目就叫“最後關頭”。
口號還是很響亮的,他說要大家一齊犧牲,就算是國人和土地全部化成灰燼,也不留一點“傀儡種子”,不讓日本人得到一點便宜。
可是幾天之後,這位仁兄的調子卻又變了。
面對日軍在華北的迅猛推進和29軍的一觸即潰,他不要大家“一齊犧牲”了,而是“要說老實話,要負責任”,更具體一點說,就是“不唱高調”。
作為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當時肯定還不能說出,日軍來勢實在兇猛,我們打他不過之類的話。
公開場合,他只能婉轉,唱不了京劇,唱唱越劇。私下裡,他對中日之戰一開始就是持悲觀態度的。
相對於黨政界,知識界也或多或少有些“畏戰”情緒。
張伯苓是民國年間著名的教育家,早在“七七事變”以前,他所創辦的“南開體系”已形成了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完整框架。可是在天津之戰中,他的南開大學校卻首當其衝遭了難,所有校舍都被衝進來的日軍騎兵焚燬一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