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7-16 10:00:16
王以哲和何柱國這些人畢竟在他們那個體系內呆慣了,哪裡懂得民心不可違的道理。雖然“少壯派”官階相對都不高,但卻反映了東北軍中下級軍官的一種普遍意見,不重視不行。
陝北中央經過內部磋商,決定為大局計,保留自己意見,選擇與張楊站在一起,同進共退,暫時不主張先行撤兵。如果老蔣執意要打,那就打了再談。
楊虎城本身就是傾向先釋張再談判的,加上紅軍的支援,“三位一體”的輿論傾向立刻扭轉過來。
在此背景下,東北軍召開了渭南會議,討論要不要將渭河南岸的部隊先行撤至北岸。
王以哲生了病,來不了,就由何柱國在會上發言,仍然堅持先撤兵。這下惹惱了“少壯派”,後者當場發起反擊,並倡議大家簽名,看究竟是主戰的人多,還是主和的人多。
結果沒有一個不籤的,會議形成了主戰的基調。
眼見無論在“三位一體”,還是東北軍內部都成了少數派,且難以壓服群體,王以哲和何柱國便想到了要搬救兵。他們提出把甘肅的于學忠接到西安來一道談。
這個建議,楊虎城和“少壯派”竟然也舉手贊成。
于學忠和何柱國一樣,雖分掌一定的軍權,但因都不是東北本籍人,在東北軍內的影響力遠不如王以哲。按“少壯派”的意思,王以哲“其心既異”,自然早就“非我族類”,所以一定得換個人,而取代王的人選,又非於學忠不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