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3-08 09:03:00
所有的進攻都圍繞這一點:4個步兵大隊,2個大隊用於進攻,1箇中隊用於配合——佯攻右翼劉戡師駐守的潮河岸陣地。其它部隊均作為預備隊。
川原能夠一針見血,看出進攻的要害所在,他的對手卻對此不甚了了。
八道樓子的重要性,杜聿明在時就很清楚(畢竟有名將之資啊),所以在鄭洞國跟他交接時,就再三要他轉告師長黃傑,言明此地極為關鍵,必須派重兵把守。
黃傑起初倒也不敢不信,還親自上來轉了幾圈,不過他得出的結論卻正好相反:八道樓子的確險要,不過正因為如此,所以不需要派多少人,一個連足矣!
理由是日本兵根本爬不上去。
不得不佩服這位黃師長的觀察力還是蠻強的,他看到日軍都穿著大皮靴,揹著較為笨重的裝備,據此便認為對方爬山一定不行,至少會爬得很慢,而沒等他們爬到半山腰,沒準我們的部隊就已經聞訊增援過來了。
這種想法也不能說它完全錯。問題是鞋是死的,人是活的。日本人這一路過來也沒少爬山,你怎麼知道他們爬起來就一定會差。
都不知道指揮官當時是怎麼考慮問題的,難道腦子就不會轉彎?
沒錯,這個黃傑的確是屬於腦子不太會轉彎的。
後來國民黨在大陸失敗,樹倒猢猻散,別人見勢不好,都投的投,降的降,只有黃傑硬是帶著幾萬殘兵跑到越南,然後在那裡苦熬3年,一直等到返臺,因此被稱為“海上蘇武”,很受蔣家父子的重用,成為老蔣在臺灣的第一號看門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