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軍大半個旅團的全力攻擊,賀奎團就算整團開上來也不一定頂得住,何況只是“一部”。
毫不意外,守軍馬上就呈崩潰之勢。
僅用半個小時,第17聯隊(長瀨聯隊)就攻佔了蟠龍山制高點。
本來這並不是完全不可以挽救的。
其時,只要張廷樞跟關麟徵聯絡一下,讓自己的主力和南關的25師合力發起反攻,同時右翼的戴安瀾團注意向中間靠攏,還是有希望扳回局面的。
遺憾的是,張廷樞並不在一線指揮,對前線情況知之了了,而東北軍似乎也沒有跟友軍密切配合,共同禦敵的打算。
大家各打各的,渾不相干。
在當天的右翼龍峪溝戰場,與戴安瀾團對陣的是三宅騎兵聯隊,面對戴安瀾團這樣的強力步兵團,日軍要把騎兵當步兵用,自然難以見到效果,所以陣地一直紋絲不動。
但由於不知道其它兩個方面,尤其是古北口正面發生的情況,在遭到日軍攻擊後,關麟徵和杜聿明很自然地產生了誤判斷,認為日軍攻擊重點在右翼。
這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從長山峪過來的大道呈“Z”字形,先經這裡,再至關口,而根據日軍一貫使用的戰術來看,他們最喜歡也最擅長運用包抄迂迴。
從右翼突破後形成包抄,可以看成是這一戰術的實際運用。
關麟徵和杜聿明都不是第一天打仗,於戰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屬於職業軍人才具有的那種靈敏和本能的嗅覺。另外,中日雙方也並非首次交手,特別是經過此前的“一二八”淞滬會戰,中國軍人對日軍的戰略戰術已有所瞭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