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34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所謂的“鄴下風流”人物,以李神俊、李諧、盧元明、王元景、楊遵彥、崔贍為首。李神俊是隴西李寶的四子李佐的第三子,是孝莊帝的堂舅;李諧為頓丘李氏,頓丘李氏發跡於獻文帝之母李氏,李氏死後,其兄弟李峻、李誕、李嶷等五人從南朝來到北魏,李嶷之子李平,李諧是李平的次子。李諧外表並不出眾,他個頭矮小,六指,說話結巴,是個跛子,還患有大脖子病,但他為了彌補大脖子病的缺陷,故意抬起頭來走路,為了彌補跛子的缺陷,故意走路很慢,為了彌補結巴的缺陷,故意說話很慢,李諧在言談上非常機敏,當時東魏朝廷群臣本來推舉崔悛當主使,但崔悛說:“如果論到文采和學識,我也不服李諧;但說到口齒伶俐、反應機敏,李諧比我強多了。”盧元明出自范陽盧氏,盧玄之子盧度世第三子盧昶的兒子。范陽盧氏門第也很高,盧元明是盧昶的第五子,博學多才,善談玄理,曾深得元彧、元熙的讚賞。王元景即王昕,是前秦丞相王猛的六世孫。楊遵彥即楊愔。崔贍就是崔悛的兒子。

在結好南梁後,東魏丞相高歡即於當年(即公元536年)十二月十一日,率領大軍討伐西魏,他派遣司徒高敖曹率部朝上洛而來,以大都督竇泰朝潼關撲來。

東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一月,東魏丞相高歡率部來到蒲坂,在黃河上搭建三座浮橋,做出準備渡河的姿態。西魏丞相宇文泰率部駐紮在廣陽(陝西省高陵縣),他對諸將說:“敵人三路夾擊而來,高歡建造浮橋,不過是為了顯示要渡河的決心,其目的就是想牽制住我軍,讓中路的竇泰得以順利入關而已。高歡自稱起兵以來,竇泰常作為前鋒,軍中大多是精銳部隊,屢戰屢勝,驕傲輕敵,如今,我們長途奔襲,一定能夠取勝,擊敗竇泰之後,高歡自然會退去。”眾將都說:“高歡就在眼前,捨近求遠,一旦出了意外,後悔都來不及了!不如分兵抵禦。”宇文泰說:“高歡兩次進攻潼關,我軍都駐紮在霸上,如今,他大舉前來,一定會認為我們還像以往那樣固守長安近郊,對我非常輕視,我軍趁機偷襲,肯定能夠取勝!敵人雖然在修築浮橋,但尚在短時間內無法建成,我斷定不出五日,我一定能夠擊敗竇泰!”行臺左丞蘇綽、中兵參軍達奚武二人也表示同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