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4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2-08-17 11:11:47

用人權一直是皇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吏部尚書一職非常重要,孝武帝擔心吏部尚書在用人問題欺瞞自己,一直考慮如何將吏部尚書職權削弱,大明二年六月,他下詔專門闡述了吏部尚書的重要性,以一個人充當選舉天下賢才的重任,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命令同時設定兩個吏部尚書,以相互制衡。詔書下發以後,引起了巨大反響,為了爭取朝廷主流意見的支援,他另外又給太宰劉義恭寫信說明了設定兩名吏部尚書的原因:我也知道因循守舊很容易,改革舊制往往會讓人生疑,但是,在選拔官吏時,吏部尚書過去一直是與錄尚書事一同商量確定的,這都是因為以一個人的能力,往往難以做到周全,且會有爭奪威權的嫌疑,不應當專門交給一個人。前不久,我們撤銷了錄尚書事一職,這樣以來,這項工作就成了吏部尚書一人的事情了,如果出現問題,就會造成求告無門的現象,如果設定了兩位,就不會出現這種弊端。他還說,分割揚州和荊州的時候,自己就有了此意,只是當時考慮到一時間改革的措施太多了,眾人都感到驚訝,所以才暫時沒有將此事提上議事日程。劉義恭當然不敢有異,於是,不僅設定了兩個吏部尚書,以謝莊和顧覬之為吏部尚書,而且還撤銷了五兵尚書。五兵尚書在隋唐以後改名為兵部尚書,自曹魏開始設定;據《宋書·百官志上》記載,五兵是指中兵(京師部隊及宮廷禁衛軍)、外兵(地方部隊)、騎兵、別兵(少數民族部隊)、都兵(負責儀仗鼓吹的部隊)。孝武帝在削弱大臣的權力的同時,還千方百計地提高身邊近臣們的地位。晉代的時候,散騎常侍的地位與侍中差不多,都非常尊崇,由於這一職務不負責具體事務,只是皇帝身邊的顧問,慢慢的選用的人名望都輕了,這一職位也隨著顯得可有可無,一些寒人比如徐爰、樂詢、戴明寶等人也都是散騎常侍,孝武帝繼位以後,為了提高身邊親隨的地位,在孝建三年專門下詔稱:“散騎常侍為皇帝親隨,設定該官就是為了給皇帝出主意、提建議,位置實在很重要,過去,在選拔散騎常侍的時候,要提高規格。”當時的吏部尚書顏竣就推薦了臨海太守孔覬之和王彧二人,孔覬之是曾經彈劾過徐羨之的孔琳之的孫子,而王彧,前已說過,字景文,是琅邪王氏,其父親王僧朗,在宋文帝時期做過湘州刺史,王彧過繼給伯父王智,王球是王彧的堂叔父。王彧長相俊美,喜歡清談,與謝莊齊名,宋文帝對他很看重,給自己的第11子也取了一個彧字,還為劉彧娶了王彧的妹妹王貞風為妻。宋文帝的五妹新安公主離婚後,宋文帝打算將他嫁給王彧,卻遭到了王彧的堅決拒絕。對於孝武帝的這個舉措,蔡廓之子、侍中蔡興宗對人說:“吏部非常重要,而散騎常侍卻清閒,僅僅改變人選,而不賦予實權,即使是皇帝想提高他的地位,人心也難以改變。”不久以後,散騎常侍的地位再度降低,而吏部尚書的地位依然尊貴。《資治通鑑》引用裴子野的話說:“從古至今,選人用人歷來都非常困難,上古時期的聖王也都說過。周王朝對人才的選拔是從學校就開始了,透過學校培養,然後,由當地進行評議,再由地方官上報到中央的六個部門裡,最後呈報給周王任命;漢朝時期,在發現和選拔人才方面,先由地方政府蒐集賢能之士們的事蹟,呈報給中央的太傅(皇帝師傅)府、太尉(總司令)府、司徒(總理)府、司空(最高檢察院)府、大將軍(總司令)府這五個府裡擔任辦事員,由三公來考察他的人品及工作能力,由尚書們向天子呈報,這樣以來,一個人要脫穎而出,就必須經過很多人的考察,所以,為官之人大多都比較稱職,很少會敗事的。但從曹魏到晉代以來,就不是這樣,教訓很多。那些表面忠厚,內心險惡的人,即使察言觀行,還擔心難以瞭解全面,更何況是成千上萬的官員,僅僅憑一面印象,由一個部門主管,這當然會讓跑官要官之風盛行,根本沒有辦法遏止。跑官要官的人勢在必得,脅肩諂笑,貪汙狼藉,官場上再無廉恥,也沒有了謹慎寬厚的操守,官員貪汙邪惡,國事由此而敗,社會由此動亂。這種官場氛圍,即使是舜帝當皇帝,舜帝的名臣龍當大臣,要想治理好國家也是不可能的,何況是後世的平庸之輩呢?孝武帝雖然將吏部尚書一分為二,但卻不能採用周王朝和漢代的制度,又有什麼用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