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2-07-03 14:47:06

然而,時間不等人,雖然拓跋燾挪過了卯年,但緊接著到第二年,即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年初,拓跋燾就死去了!

對於拓跋燾的死,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病死。《宋書》和佛教書籍上則稱拓跋燾是病死的,一般認為,這也許是南方史家根據錯誤傳聞誤記,而採信謀殺一說。二是謀殺。《資治通鑑》和《魏書》是這樣說的,但二者稍有不同的是《資治通鑑》稱,拓跋燾後來發現拓跋晃並沒有罪,非常懊悔,而《魏書》則只是說拓跋燾追思兒子。兇手就是在拓跋晃之死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宦官宗愛,他擔心被拓跋燾所殺,為了自保,開始密謀要殺死拓跋燾。南方史書給出的脈絡是:魏軍南下爆發大規模的傳染病——拓跋燾得了痢疾——拓跋晃有罪並企圖搶班奪權——拓跋燾詐死,騙他來到魯口(?或者平城宮中)——抓獲賜死——拓跋燾病死。北方史書給出的脈絡是:宗愛與拓跋晃有矛盾——誣陷拓跋晃成功——拓跋燾殺死東宮有關人員——拓跋晃憂愁而死——拓跋燾事後發現拓跋晃沒有罪,很後悔——宗愛擔心被殺——主動出擊殺死了拓跋燾——拓跋燾死後,大臣們在冊立嗣君問題上有分歧——宗愛騙殺其他大臣、立了拓跋餘——宗愛獨攬大權——拓跋餘欲從宗愛手中奪回權力,宗愛先發制人殺死了拓跋餘——其他大臣迎立了拓跋晃之子拓跋濬。不過,採信謀殺說,不是沒有疑問的:一是如前所述,我們更傾向於採信南方史書的記載,即:從種種跡象表明,拓跋晃是有罪的,那麼,既然拓跋晃有罪,就無從談起拓跋燾後悔,也就不可能出現宗愛擔心被殺的事情;二是退一步講,如果按照北方史書記載的,是宗愛誣陷的拓跋晃,那麼,既然拓跋燾知道了拓跋晃是無罪的,宗愛肯定是有罪的了,以拓跋燾的性格,決不會僅僅“追思”拓跋晃而不對宗愛採取措施,給宗愛對自己下手的機會;三是如果宗愛一手主導了誅殺拓跋晃一案,在拓跋燾在世時,也許他對拓跋晃之子拓跋濬的生死無法置喙,但當拓跋燾死後,宗愛不會不知道留下一個曾經的嫡長孫拓跋濬,將是一個怎樣的威脅,況且,此時的拓跋濬已經是13、4歲的人了!宗愛豈能坐視不顧?有人以彼時拓跋餘已經登基,拓跋濬沒有皇位威脅為由,提出這是宗愛放過拓跋濬的原因,這一說法貌似合理,但卻經不起推敲,因為,如果承認拓跋晃大獄是源於宗愛的話,拓跋濬與宗愛之間是有著殺父之仇,且拓跋濬是否有皇位威脅,還不是宗愛急於考慮的事。四是史書關於宗愛是如何殺死拓跋燾這一關鍵史實,語焉不詳。對照後來宗愛誘殺其他蘭延等其他大臣、殺死拓跋餘等,參加人數、方式均有明確記載,唯獨這裡的記載非常簡單;五是在拓跋燾死後,朝廷等大臣並沒有進行深入調查,只是因為嗣君未定而“秘不發喪”,這讓人覺得更象是一個正常死亡事件;宗愛即使在內廷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但是,他並沒有掌握禁衛軍,也沒有外廷其他權力,如果象《魏書》所云是宗愛弒君、拓跋燾暴崩的話,北魏整個朝廷為何卻顯得異常平靜?回想拓跋燾祖父拓跋珪被親生兒子拓跋紹弒殺後,北魏朝廷即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如今卻如此平靜,令人十分不解,這隻能說明:拓跋燾有可能是正常死亡。有了上述幾點疑問,我們反過來審視《魏書》設計宗愛殺死拓跋燾的內在邏輯: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還是北魏後世大多數帝王都是拓跋晃的後裔,這使得史書給拓跋晃掩飾成為可能;其次,宗愛只是一個宦官,無根無黨,出身不詳,更沒有後嗣,後來又被殺掉,在他身上編造故事,無法考證;第三,如果要掩飾拓跋燾、拓跋晃父子相殘的醜事和拓跋晃的謀反行為,就必須說拓跋晃是無罪的,拓跋晃之死是一個冤案,拓跋燾是受人矇蔽才弄死了兒子,這樣,就必須有一個反面角色;而設計拓跋燾是宗愛所殺,將宗愛弄成一個弒君者,就讓以後誅殺宗愛、迎立拓跋濬顯得非常正當,也掩蓋了拓跋燾死後,北魏宮廷內部錯綜複雜、毫無正義可言的權力鬥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