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13 18:21:30
八十七、崔浩之死(2)
崔浩及其一門殘酷被殺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如果是因《國史》,那麼,既然《國史》如此不堪,為什麼拓跋晃還對刊石讚賞呢?假設崔浩所修的《國史》真有讓鮮卑貴族可以指責的地方,那麼,這些地方又可能出現在哪裡呢?
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繼續我們的質問和發掘。
由於史料閃爍其詞,我們只能推測,如果是《國史》某些內容觸犯鮮卑貴族的忌諱而招致崔浩被殺的話,那些內容可能會是什麼:一是鮮卑起源問題。現存版本《魏書》將拓跋貴族乃至鮮卑族族源說成是來自黃帝次子昌意的小兒子,而根據《宋書》和《南齊書》則稱拓跋鮮卑是匈奴種,來源於西漢降將李陵(飛將軍李廣之孫)。唐代史學家劉知己在《史通·外篇·雜說中》“後魏書條”中稱:“又崔浩諂事狄君,曲為邪說,稱拓跋之祖本李陵之胄。當時眾議抵斥,事遂不行。或有竊其書以渡江者,沈約撰《宋書·索虜傳》,仍傳伯淵(崔浩字)所述。凡此諸妄,其流甚多,倘無跡可尋,則真偽難辨者矣。”也就是說,劉知己判斷,南方史書對拓跋鮮卑族源的說法,是參考了崔浩所撰《國史》的,並且,《南齊書·魏虜傳》還稱:“虜甚諱之,有言其是陵後者,輒見殺。”也與崔浩被殺相互印證。那麼,崔浩為何要替拓跋鮮卑製造一個李氏先祖?而假如崔浩曾經這樣製造,拓跋鮮卑為什麼會非常惱火(北人鹹悉憤毒)呢?首先,崔浩試圖建立一個士族等級森嚴的社會,讓西晉以來被破壞的社會關係得以恢復,據《魏書·盧玄傳》記載:“司徒崔浩,玄之外兄,……浩大欲齊整人倫,分明姓族。玄勸之曰:‘夫創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宜其三思。’浩當時雖無異言,竟不納,浩敗頗亦由此。”與此同時,崔浩還試圖以潛移默化的辦法促使鮮卑進行漢化,以漢文化改造並同化鮮卑族群,那麼,給拓跋皇族尋找一個既尊崇又符合整體漢化程序的先祖,就成了他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最終將這個先祖定位於李陵,這與其通盤考慮有關:拓跋燾已經接受了道教太平真君的稱號,寇謙之獻上的《錄圖真經》即為神人李譜文所賜,而老子(太上老君)李耳就是漢族李氏的先祖,把拓跋貴族美化為國教神人後裔,符合崔浩“諂事狄君”的邏輯軌跡。但這種安排只是崔浩的一廂情願,本來在北魏國內就有佛教與道教、國人與漢人、胡化與漢化之爭,而將李陵託為鮮卑祖先起碼會產生以下讓人能夠攻擊的口實:拓跋鮮卑是漢族與匈奴族的混血兒,而這兩個種族在鮮卑貴族看來都不值一提,當然會打擊鮮卑貴族的自尊心。因此,如果《國史》案是崔浩被殺的導火索的話,這極有可能是一個原因;二是拓跋珪及拓跋什翼鍵時代的醜事:集中體現在拓跋部曾被滅國;拓跋什翼鍵被兒子弒殺;拓跋什翼鍵有可能納了自己的兒媳;拓跋燾的爺爺拓跋珪有可能是他爺爺拓跋什翼鍵的兒子;拓跋珪強娶自己的姨母等等。然而,據《魏書》記載,崔浩本人非常小心謹慎,他的書法很好,他人託他書寫急就章,中有“馮漢強”三個字,他總是要改為“馮代強”,以示尊崇北魏。如此小心謹慎的人豈能不知鄧淵國史一案?且據高允稱,崔浩《國史》的拓跋珪以前歷史都採用鄧淵史書,崔浩、高允只撰寫了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燾兩朝,而且崔浩僅僅是總負責,因此,《國史》會出現拓跋部早期這些醜事的可能不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