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3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二是,認可《晉書》、《宋書》和《南齊書》的說法。這主要是因為,北齊魏收著作《魏書》主要參考的是鄧淵的《代記》、崔浩的《國書》等,而鄧淵就是前秦名將鄧羌的孫子,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時期,被命令撰寫《代記》,後來,鄧淵的叔叔鄧暉與和跋親密,和跋有罪被殺,子弟逃往長安,拓跋珪懷疑鄧淵知情,而將其誅殺。鄧淵之死“禍非其罪”,由此人們懷疑是因為他寫史暴露了代國前期的醜事,拓跋珪懷恨在心,藉此將其誅殺;而崔浩之死,《魏書》明確記載,崔浩“盡述國事,備而不典”,引起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憤恨而將其誅殺。由此可見,在北魏貴族入主中原的同時,也逐漸接受了中原文化,當他們再回眸看待拓跋前期的一系列事件、習俗的時候,感到十分羞恥,因此,北魏拓跋珪祖孫都對修史是高度“關注”的,《魏書》所依據這些經過“關注”過的史書,本身的可靠性值得懷疑,因此,這部分史家多傾向於採信江南史書的記載。由於這一說法僅僅有《宋書》、《南齊書》和《十六國春秋》的記載,具體的史料闕如,也產生了很多不同方向的推測:其一是週一良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崔浩國史之獄”條中所說的,“什翼犍於其子獻明帝寔死後,即以其子婦為妻,以其孫為子。當時苻秦以及南朝不悉內情,即母拓跋珪為什翼犍之子。以後道武帝亦曾娶其母賀氏已嫁之妹即其姨母為妃,蓋此類事鮮卑族不以為奇。”他的結論是:拓跋珪實為昭成(即拓跋什翼犍)之孫,獻明(即拓跋寔)與賀後之子。因昭成於獻明死後妻珪之母賀後,珪遂被目為昭成之子。至於拓跋珪的弟弟秦王觚則為昭成與賀後之子,史家又諱言之,乃勉強牽附,作為秦王翰之子,昭成之孫。這是因為,如果按照《魏書》的記載,拓跋珪是賀氏的遺腹子,可是,在《魏書,獻明皇后傳》中,卻記載“後少子秦王觚”云云,也就是說,拓跋珪之父拓跋寔去世後,賀氏又生有兒子拓跋儀、拓跋觚,那麼,拓跋觚之父是誰呢?週一良先生認為是拓跋什翼犍,而唐長儒先生則認為“當時獻明太子拓跋寔死後,賀氏收繼為(拓跋)翰妻所生”。也就是說,周先生認為是拓跋什翼犍納了兒媳,而唐先生則認為是拓跋翰納了嫂子。不管如何,拓跋部早期的這種風俗,對於接受了漢化影響的北魏皇帝們來說,都是一種“國惡”而諱莫如深。其二,是在周先生推斷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更進一步的推斷。他們認為,從《魏書,獻明皇后傳》中記載,賀氏於皇始元年(公元396)46歲去世,逆推賀氏在拓跋寔去世、拓跋珪出生的公元371年,則年僅21歲。這位妙齡美女兒媳讓拓跋什翼犍看中了,並強取為自己的老婆,這引起了拓跋寔的憤恨,而長孫斤謀殺拓跋什翼犍之事,純屬子虛烏有,企圖謀殺拓跋什翼犍的不是長孫斤,而恰恰正是拓跋寔。同時,《魏書》記載的拓跋寔、拓跋寔君、拓跋翰均屬於編造的名字,《北史,魏宗室傳》記載:“昭成皇帝(即拓跋什翼犍)九子:庶長曰寔君,次曰獻明帝,次曰秦王翰,次曰閼婆,次曰壽鳩,次曰紇根,次曰地幹,次曰力真,次曰窟咄。”為什麼其他几子均為音譯,而只有拓跋寔君、拓跋寔、拓跋翰似是漢語呢?且《新唐書,宰相世系》還稱:“什翼造七子:一曰寔君,二曰翰,三曰閼婆,四曰壽鳩,五曰紇根,六曰力真,七曰窟咄,寔君生道武皇帝珪”云云,裡面根本就沒有拓跋寔的名字,而是將拓跋寔君與拓跋寔混同為一人。於是,他們推測史官在遵照上命刪除史料的同時,也故意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拓跋寔君(弒君)、拓跋寔(弒),似乎就是在提示後人弒君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拓跋珪的“父親”。而拓跋珪的父親真實名字呢?就是翼圭。我們還記得,在前燕滅亡前夕,前燕尚書左丞申紹就曾經這樣評價拓跋什翼犍,說他“疲病昏悖”,納兒媳而引發拓跋部父子之間的仇殺,在接受中原文化的前燕君臣看來也自然是屬於昏悖之事的,申紹的這一說法肯定不是空穴來風。其三、以為獻明帝拓跋寔此人就是偽造出來的。呂思勉先生就是這種觀點,他認為,《魏書》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避諱拓跋什翼犍被前秦俘虜的醜事,另一方面,又避諱了世子的忤逆,再者,又避諱了以後道武帝拓跋珪剪滅舅氏的忤逆行為——如果拓跋珪就是拓跋什翼犍的兒子的話,那麼,慕容氏就是拓跋珪名義上的舅氏。呂先生之所以這樣懷疑的理由還在於:史書上所稱的獻明帝、秦王翰、拓跋寔君均沒有事蹟可尋,就連所云的閼婆、壽鳩、紇根、地幹、力真等人也沒有事蹟可考,《資治通鑑》將這幾人說成是慕容妃的兒子,也僅僅是依據《魏書》,並沒有別的依據,而《魏書》為了偽造拓跋寔君殺父之事,不得不將這些人都說成是慕容氏的兒子,而同書的《昭成皇后傳》卻僅僅說:“生獻明帝及秦明王”,並沒有涉及他人。據《新唐書,宰相世系二上》記載:“長孫氏出於拓跋鬱律,生兒子:長曰沙莫雄,次曰什翼犍……沙莫雄為南部大人,後改名為仁,號為拓跋氏,生嵩,……道武以嵩宗室之長,改為長孫氏。”也就是說,北魏長孫氏是在道武帝時期才得姓的,那麼,謀殺拓跋什翼犍的長孫斤又何來呢?另外,據《魏書,神元平文諸帝子孫附高涼王孤傳》記載,拓跋孤(即拓跋什翼犍之弟,讓國的那位)有子也叫斤,據此,呂先生更是懷疑長孫斤謀殺之事子虛烏有。同時,再考察《魏書》關於拓跋翰的記載,也是錯誤的,《魏書》記載:拓跋翰“少有高氣,年十五便請率騎征討。帝壯之,使領二千騎。及長統兵,號令嚴信,周旋征討,多有克捷。建國十年卒。”按:根據同書的《序記》,慕容氏在建國七年夏六月才嫁給拓跋什翼犍,到建國十年,拓跋翰是否出生尚不得而知,而且,據《魏書》所云拓跋翰還有哥哥拓跋寔,即便是拓跋翰十五歲就死了,也不是建國十年,同樣的,《北史》稱其建國十五年死,也不符合起碼的邏輯。如果再根據賀氏在拓跋寔死後又嫁給了拓跋翰、並生下了拓跋儀和拓跋觚的話,那麼,拓跋翰至少是在其哥哥拓跋寔死後才死的,即建國三十四年以後。這也許是史書的脫漏之處,也許正是史官故意留下的馬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