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18 12:23:56
二四五、永嘉五年(4)
雍州、秦州:《晉書,地理志》記載,“魏文帝即位,分河西為涼州,分隴右為秦州,改京兆尹為太守,馮翊、扶風各除左右,仍以三輔屬司隸。晉初於長安置雍州,統郡國七,縣三十九,戶九萬九千五百。”包括:京兆郡、馮翊郡、扶風郡、安定郡、北地郡、始平郡、新平郡。又記載,秦州的來歷:“及泰始五年,又以雍州隴右五郡及涼州之金城、梁州之陰平,合七郡置秦州,鎮冀城。太康三年,罷秦州,並雍州。七年,復立,鎮上邽。統郡六,縣二十四,戶三萬二千一百。”包括:隴西郡、南安郡、天水郡、略陽郡、武都郡、陰平郡。惠帝的時候,又設立了狄道郡。
雍州即通常說的“關中”地區。自古以來,關中號稱“四塞之地”、“百二秦關”,所謂的四塞之地,大約可以確定是指位於長安東面的潼關、東南的武關、西南的散關、西北的蕭關。關中的東面,黃河南北兩岸有華山、崤山與山西的中條山夾河相持,關中與中原之間的交通孔道就在華山、崤山數百里的山地中,道路十分艱險,潼關就當道而設;關中的東南面,漢水的支流丹江西北東南向穿越秦嶺東段山地,切開一條低谷,成為南陽盆地西上關中的天然通道,而武關就在商州東南180裡處設立,扼守這個通道;散關,在今陝西寶雞西南50裡,秦嶺西端與隴山的交匯處正是嘉陵江的上游,嘉陵江切開的一段低谷地帶成為關中南下巴蜀、漢中的必經之路,而散關就設立在這一咽喉地帶;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依隴山山口而立,守衛著西北從涇河谷地進入關中的通道,假如蕭關失守,那麼,從隴西而來的勢力將以居高臨下之勢風捲關中。除了四塞以外,尚有一處蒲津渡口,這裡是山西進入關中的重要通道,如果自這裡渡過黃河,就繞到了潼關的背後,使得潼關自然失去作用,而在黃河東岸,也就是當時的司州有扼守蒲津渡口的重鎮,那就是蒲坂,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濟市。只有控制好蒲坂,才能確保山西方面的勢力不能從黃河渡過,從而,確保關中安全。關中所謂的“百二秦關”,是一種形象的比喻,說的意思是:關中險要,便於防守,100萬的軍隊進攻的話,只要2萬人馬就能防守住。除此而外,關中一直以來,還有“八百里秦川”的稱謂,說的是那裡土地肥沃,《禹貢》稱其為“厥田上上”。由於關中特殊的地理位置,東漢行三京之制,曹魏行五京之制,把長安都作為西京,西晉武帝做石函之制,規定非宗室不得鎮守關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