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同為玄學,同樣認為萬物來源於無,那麼對於“無”是什麼?王弼認為“以無為本、以有為末”,不是老子說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認為“無”既然無形無象,它本身就不能獨立存在,所以必須透過“有”(具體事物),所以,“無”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無”和“有”,只是本末和體用的關係,“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萬物雖有萬形,最終只能迴歸它們的共同根本——“無”。基於“以無為本”的觀點,何晏、夏侯玄、王弼都主張為人、為政、名教上都要順應自然。比如,王弼說:“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政可舉,悶悶然,卒至於大治”;對名教與自然的關係,認為,自然是主,尊卑高低、制度約束等是次,因此,名教也要合乎自然;人性上,王弼主張性為主,情為末,即所謂“性其情”。

如今看起來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在把皇帝神聖化,把聖人神聖化的時代也許是有很大意義的。何晏就不敢承認聖人也是有七情六慾的人,而王弼認為聖人照樣有喜怒哀樂,只是他們善於控制罷了。

玄學家討論的問題除此之外還非常廣泛。還如,在認識論上,所謂“言盡意”還是“言不盡意”,就是說語言能不能說清道理上,也一直是魏晉玄學討論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人們圍繞這些形而上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論證。王弼的“得意忘言”,對於中國以後的詩歌、繪畫審美境界有極大的影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