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令史張靜把自己的營帳移到了高一點比較乾燥的地方——文人嘛,就是乾淨,講究,司馬懿知道了,立即下令將其斬首。
為什麼司馬懿不允許移營呢?千年以後,我無法理解他的做法。難道就讓士兵們在水中站崗放哨,吃飯睡覺?你不是不知道關羽水淹七軍,你想做第二個于禁?
思量下來,大約是顯示一種決心?也許,壓根就是司馬懿的一步昏招。
答案可能在於:當時不僅單單是軍營屯駐,更重要的是還在建築長圍,一旦離去,將前功盡棄?
公孫淵城內的人依仗著下雨,開始開啟城門到城外砍伐樹木,採集蔬菜,放牧牛羊。司馬懿的手下請示是不是出兵把眼前晃動的城裡人給抓起來。司馬懿還是不同意。《資治通鑑》詳細記載了司馬懿與陳珪得談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之所以這樣的原因。軍司馬陳珪說:“從前,進攻上庸(湖北省竹山縣西南田家壩)時,八路同時進發,日夜不息,十五天攻陷城池,殺了孟達。這一次我們跋涉的路程更遠,卻這麼安閒,我實在想不通。”司馬懿回答:“孟達守城的部隊少,可是糧食卻多得夠吃一年,我們軍隊人數比他多四倍,糧食卻不能支援一個月,用一月攻擊一年,怎麼能不速戰速決!我們用四個人攻擊一個人,就是我軍死一半,只要能攻克,還是要去做,因此不顧死傷,那是跟糧食競爭。現在情形恰恰相反,敵人軍隊多,我們少;敵人糧少,我們糧多。何況大水氾濫,我們無法行動,就是想攻城,又怎麼攻?自京師出發,我不擔心被敵人攻擊,只擔心敵人逃走。現在,敵人糧食快要吃完,可是我們的包圍圈還沒有完成,如果掠奪他們的牛馬,阻止他們砍柴放牧,勢將逼他們逃走。戰爭是一種詭詐的行為,必須隨機應變。敵人仗恃龐大的軍力,又仗恃大雨不止,所以雖然飢困,不肯認輸,我們要裝作我們束手無策,這樣才能讓他們安心固守。貪圖一點小利,使他們受到驚嚇,棄城逃走,不是好的計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