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上有漏洞,這是不言而喻的。可中央單位如此成批地上審計“黑榜”,恐怕僅僅從制度的漏洞上找原因是不夠的。事實上,我們並不缺少“制度”,而且也一直在健全和完善各種制度。與制度的漏洞相比,一種明擺著的對制度普遍的漠視,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更可怕。而能夠不把制度“當真”,甚至變著法鑽制度的空子,主要原因就在於對這一類錢沒有進個人腰包的“集體”違法違規的處罰缺乏力度。至少到目前為止,公眾看到的大多數情形是:審計結果公佈後,部門或表態檢查或作出解釋,然後再提幾條整改措施等。至今沒有哪個部門哪位領導因為單位被審計出問題而追究了刑事責任或者撤職降職,甚至連引咎辭職的也難得一見。
警惕腐敗新動向:腐敗犯罪群體化
串案、窩案犬牙交織錯綜複雜,是這幾年中央和各地反腐敗鬥爭中遇到的一個新問題。腐敗串案、窩案頻頻發生,說明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腐敗現象早已不是腐敗分子單槍匹馬式的個人行為,也不是腐敗分子順手牽羊式的偶爾為之,而正在朝著群體化、職能化的方向發展,腐敗分子由於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利害關係而相互勾結,沆瀣一氣,形成了一個個根深蒂固、或大或小的利益集團。這些腐敗分子對內實行“專業化”的分工合作,對外則步調一致互相庇護,並在關鍵時刻組成高度嚴密的攻守同盟,令紀檢監察部門和政法機關難以下手。在群體化、職能化腐敗網路的支撐下,一些腐敗分子招權納賄貪贓枉法幾乎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他們仗著人多勢眾,胡作非為,腐敗由過去的單個的人,或是單個的事,發展到一個單位、一個地區,形成了帶有一定的社會性問題。“腐敗窩案”的危害比個別單位的腐敗更為嚴重,影響到整個單位和整個地區的黨風政風民風,嚴重地破壞了執政黨的執政形象,降低了執政黨在社會中的認同度。如果聽任不良作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會嚴重損害黨群幹群關係,喪失黨的先進性。因此,加大對腐敗群體的查處打擊力度顯得更為緊迫和重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