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5-08 00:31:14
從宏觀社會經濟的角度,小農們也無法理解“大局觀”。 比如,當中國的GDP超越日本時,無數人為之“歡呼雀躍”。這時候,很多人就說中國經濟已經超過日本,覺得中國已經“崛起”了。 但是,在工業化思維模式下,如果對中國和日本社會狀況比較瞭解,人們就會很清楚,中國的經濟100年都趕不上日本。 經濟的基礎是什麼? 是社會、教育、技術等。 沒有這樣的基礎,所謂的經濟就是“空中樓閣”。 日本想“趕超”美國的時候,突然之間就落後了。 為什麼? 社會經濟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 即使不考慮土地和資源的豐富性,只是說社會、教育和技術等方面,日本和美國的差距都很大。 即使日本“卯足了勁”要超過美國,但是美國對技術進行調整後,稍微開始發力,就將日本遠遠拋在後面。 不過,雖然日本比美國差了很多,但是其經濟基礎是中國無法相比的。日本在二戰前就開始建造航空母艦,到了二戰初期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群。 而中國即使到了2012年,自己建造航母的可能性都為0,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建造航母的技術。 二戰之後,雖然日本幾乎被炸成廢墟,但是很多日本的工程技術人員保留下來。 索尼創始人之一的井深大,就屬於二戰前培養出來的工程師。 這些工程技術人員成為二戰後日本開始經濟發展的骨幹,支援日本的迅速發展。 而且,日本因為其歷史地理原因,再加上明治維新之後的“脫亞入歐”,整個社會具有很強的協作精神。 比如,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加海嘯過後,日本人在食品和水源極為短缺的情況下,自覺排隊購買限額內的水和食物。 日本人的這種協作精神,讓無數發評論的美國人都覺得汗顏。 在二戰後,國家將主要力量投入到教育系統中,以教育支援國家的發展。 隨著日本工業的重新建立和發展,日本人極為注重配套系統的建設。 比如,日本的汽車工業並不是豐田、本田、日產等幾個汽車廠,而是以這些汽車廠為“龍頭”的整個工業系統。 這個工業系統發展的結果是,同樣是豐田、本田、日產等品牌,日本工廠比北美工廠的產品質量更高。 而高質量的汽車,除了汽車廠的設計與整合之外,還需要高質量的零部件。 而高質量的機械部件則需要高質量的加工機械和高質量的材料。 而高質量的機械加工大型裝置,以及生產高質量產品的材料,需要以十年為單位進行技術研發,才能夠取得成果。 而從日本的協作文化傳統、教育投入、以及大規模工業系統的建設和發展,這都是中國所無法相比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