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8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1-03-10 14:27:57

技術理性的根本,是希望與規律對抗,讓自己扮演上帝。 不論數量經濟學,還是金融衍生品,都是透過數字的操縱,或者說貨幣的操縱,達到擴大自己對經濟社會影響的能力。 從人們的角度來說,經濟和金融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對抗規律。 比如說,貨幣主義經濟學就是透過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實際上就是貨幣數量的操縱,與經濟規律進行對抗,試圖減弱甚至消除經濟波動。 在經濟轉差的時候,透過人為的發行貨幣而“刺激經濟”,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這種透過技術理性的方法,試圖扮演上帝,改變經濟迴圈週期的方式,已經一次次被證明是錯誤的。 一般來說,這樣的行為不僅解決不了危機,反而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 但是,人們還在試圖對技術理性的效果進行裝裱,依靠技術理性的手段左右整個經濟。 這樣的技術理性手段,透過迎合人們難以承受艱難時境的人性訴求,試圖透過貨幣發行,滿足人們希望挽救或者被挽救的心理,實現“超人”的挽救經濟的目的。 不論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還是“次貸危機”,其各種模型和各種金融產品,都是技術理性的瘋狂結果。 人們認為自己的模型和產品能夠指導世界,甚至控制世界。 尤其在“次貸危機”中,金融產品設計者把事實上的呆壞賬進行金融債券化,支援了更大規模的劣質貸款。 劣質貸款並且進一步刺激劣質貸款形成的對房地產的劣質需求,吹大房地產泡沫,導致房地產建設過剩。 而這樣的結果,就是美國的房地產會像像日本一樣,從中長期嚴重拖累美國經濟。 但是,技術理性的人們並不考慮這些後果,而只是看到自己做的金融產品暢銷,而不看自己的金融產品對社會文化的侵蝕,以及對社會資源的破壞。 最後,當華爾街金融機構終於在“次貸危機”中撐不下去了的時候,開始全面陷入倒閉的狀態,並且把整個世界經濟拖入泥潭。從胡佛到羅斯福時期,凱恩斯的技術理性的經濟政策已經大規模使用,但是並沒有達到相應的目標,反而是讓經濟更加陷入更加深刻、長久的危機。 當然,技術理性的人們,不會吸取這樣的經驗教訓,因為這是技術理性的人們吃飯的工具。 奧巴馬美國的“量化寬鬆”等經濟刺激,試圖透過技術理性工具,解救正在陷入中長期嚴重衰退的美國經濟,幾乎完全複製“大蕭條”時期的救市方法。而奧巴馬在嚴厲批駁華爾街蓄意掠奪社會財富之後,透過大量的資金刺激,並且推動醫保改革政策等多項“大交易”。 這種行為雖然和華爾街的“金融創新”型的技術理性不同,但是也屬於另外技術理性,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改變整個形勢。 而這些經濟刺激措施雖然短時間在不大的範圍內刺激了經濟,但是必然將整個社會經濟拖入更深的泥潭。 而隨著美國經濟的重新下滑,美國的刺激政策最後也會像深陷“次貸”泥潭的華爾街一樣,因為自身的赤字泥潭和債務泥潭無法解決,最終開始長期的、冰冷的蕭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