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0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0-03-19 01:59:10

八、 生活費用問題 –- 制度經濟學的思考 (續)

在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60週年大慶的時候,電視臺推出一系列節目,讚揚60週年的偉大成就。 其中有一個小新聞,用一位農民的房子,述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巨大變化。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這位農民總共換了兩次房子,從最初的土房,換到了後來的好了不少的可以永久居住的房子,再換到現在的寬敞明亮的大瓦房。 現在,這個農民的三處房子都還在,而透過電視機的鏡頭,人們能夠既能夠看到現在的大瓦房,也能看到前兩處已經廢棄的房子和院子。 當然,現在的大瓦房與前兩個房子比起來,給人以農民生活“脫胎換骨”的印象。 而這位農民也透過兩次搬家,真正感覺到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好政策讓他能夠發財致富,然後住上大瓦房。 當然,在這裡並不是要討論,在前三十年,為什麼農民一直住著隨時可能倒塌的土房,為什麼當時農民沒有建瓦房;在這裡,主要是對這位農民兩次搬家進行經濟學分析。

在這位農民經歷兩次居住條件重大變化的時候,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人們的居住卻很少改變。 不少人在出國留學之後,對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出了感慨。 在這些人看來,這些發達國家的經濟太過沉悶。 在一些城市,當地的街道早就在幾十年前已經定型,比較新的房子也有三四十年,而這還是在新開發的地區;老的城區不說街道了,就連街道邊上的房子經常都是上百年。 雖然說,這些老房子有很強的歷史文化感,但是另一方面也給人一成不變的印象。 對於這些人來說,這種“一成不變”與中國城市“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可同日而語。 2000年初出國的北京人,如果在時隔十年之後,於2010年初再次回到北京,會吃驚地發現,自己可能已經基本上不認識北京了。 因為,在這10年裡,大量平房被推倒,蓋上了摩天大樓;2000年,北京只有三環,6年後六環已經部分通車,並且有不少汽車在上面奔跑。另外,回龍觀、天通苑、順義和通州等地區當時還是以農田為主的郊縣,10年後已經變成人口稠密的地區,而且也陸續開通了城市鐵路。 2008年奧運會,是北京在世介面前展示輝煌的機會,北京的現代化面貌,對於奧運會的巨大投資,都讓西方看到了中國的實力。 在這樣的實力展示下,德國等國深受震撼,認為中國已經脫離了貧困國家的行列,所以決定停止對中國的援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