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0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0-03-18 11:48:08

八、 生活費用問題 –- 制度經濟學的思考 (提前插播)

一說到“賺錢”,可能中國人人都會豎起耳朵聽。在古代,從皇帝到官吏都在習慣性地橫/徵.暴/斂,形成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典故。 尤其是到了朝代末期,整個社會已經極為腐朽,人們就像沒有明天似地拼命弄錢,更是表現出人們對於錢的貪婪攫取。 而儒家文化倡導讀書,但是後來被歸結成“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讓人們為了獲得金錢、美女而讀書,反映出讀書、取仕、賺錢的明確庸俗化目的性。 當中國社會進入現代,到1960年代初,中國“超英趕美”的夢碎,於是在無數人餓死之後,提出“越窮越光榮”的口號,看上去是反對金錢的,實際上是賺不到錢後的一種“葡萄酸”的心態。 而從1990年代開始,“一切向錢看”又重新回到社會文化中,主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人們開始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整個社會都沉浸在“賺錢“的瘋狂狀態中。 但是,即使中國人非常想賺錢、非常勤勞、小聰明非常多,中國人仍然非常窮困。 那麼,中國人為什麼非常窮困?

從經濟角度來說,中國人作為一個整體,仍然處於“矇昧”狀態。 一個發展的社會,總會均衡考慮投入與產出,並且從宏觀的角度最最佳化投入與產出。 這就像人類社會的進步過程:最初人們透過打獵和採摘自然生長的果實而生,這時候生活的人群往往會挨餓受凍,甚至隨時面臨整個人群被自然淘汰的結果;然後,人們開始透過思考,學會了製造和使用工具,並且找到了在食物豐盛的時候,儲存食物的方法,逐漸開始學會人工耕種糧食和飼養家禽家畜,讓種群的生存穩定下來;工業革/命標誌著人類開始透過大規模的科技發明和相應的管理創新,讓實現更優投入產出比,持續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而在中國,人們往往只是在處心積慮想“賺錢”,希望獲得自身最大產出,同時卻忽略事物的另一面,如何透過最小的投入,實現自身的最大產出。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時提到一個例子說,路易斯安娜的野蠻人想要吃樹上的果實時,往往採用把樹砍倒的辦法。 那麼,中國人作為一個整體,也是在透過“砍倒樹木”的方式,獲得樹上的果實。 從歷史到現實,中國人對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的持續大規模破壞,造成一次次的大饑荒;到統/治階級對社會民眾的大規模掠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造成一次次大規模的朝代更迭,伴隨的是殺戮和對於社會財富的大規模破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