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後期開始,似乎人們的思維全都變了。 人們都開始至考慮自己的利益了,人們從“為中華崛起”變成了“為自己利益”而讀書。 當時,我就開始對整個社會文化的轉向憤憤不平,覺得沒有了希望。 當年,只是一個感性的認識。 而到了10年以後的今天,我對此有了理性的認識。 當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讀書的時候,就會將眼光放在只屬於自己眼前、只看到最短期的利益。 再加上朱鎔基關閉了國際期貨,很大程度上關閉了中國與世界經濟金融交流的視窗。 於是,人們的眼界開始侷限在國內,侷限在自己的行業之內。 人們開始追逐房子、車子、時尚流行等等虛浮的物質。 這些都是整個社會文化,向小農文化的迴歸。 然後,人們為了利益開始失去道德意識,加劇了“竭澤而漁”的文化傳統。 小農文化和“竭澤而漁”的文化傳統,我將在“食品安全”部分,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當人們為了自己、為了眼前私利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佔小便宜吃大虧”。 在每個文明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們會發現,只有勝利才會帶來財富,而失敗者失去所有。 所以,人們為了勝利而組織起來,進行艱苦地訓練,提升自己的技能與組織力量,然後“打出去”,透過對外征服而獲得勝利果實。 過去歐洲的王權透過軍隊,實現對外征服。 到了民主制時期,尤其二戰之後,各國透過跨國公司實現對外征服,透過爭奪消費者、爭奪市場份額,獲得競爭勝利,並且擊垮競爭對手。 但是,唯獨中國這個“崛起”的大國,沒有一個企業把自己品牌的產品打到歐美日國家,擠垮競爭對手,獲得市場份額,贏得消費者忠誠。 人們更多的是做代理、“市場換技術”,做“國際民工”。 人們在短期獲得一點點“蠅頭小利”之外,扼殺的是本民族的未來。 那麼,什麼是“市場換技術”,就是沒有那個時間培養自己的人才,讓自己的人才賺錢,而是急迫地透過開發自己的“金礦”,讓外國的人才來開採。 唉,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夠理解,“賺錢並不一定是好事”的意思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