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沃倫 巴菲特在公司的年報中曾經抨擊華爾街,提出了“沒有鳥的林子”的理論。 他說,“公元前600年,伊索提出來他對投資久經考驗的洞察,就是一鳥在手值二鳥在林……沒有什麼能夠像大劑量的易得之財(effortless money)更能夠使理智麻痺……財富轉移經常大規模發生。 透過無恥地販賣沒有鳥的林子(shamelessly merchandising birdless bushes),推廣者在最近幾年將鉅額的美元從公眾的口袋中搬到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夥伴和朋友)的錢包中。 事實是,一個泡沫市場允許建立泡沫公司,而這些公司更多地在考慮從投資者那兒賺錢,而不是為投資者賺錢。 歸根到底,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是老式的連鎖信(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擊鼓傳花”-作者),而很多渴望賺取手續費的投資銀行家們扮演了熱情的郵差。 但是,每一個泡沫都有一個針在等著它。 當兩者最終相遇,新一波投資者學了一些非常老的教訓: 首先,很多華爾街的人-一個質量控制並不被重視的群體-將賣給投資者任何他們會買的東西;第二,當投機看起來最容易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 。
巴菲特的話概括了華爾街的盜賊掌控的局面形成的過程。 美國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因為政府放鬆金融管制,華爾街開始了“垃圾債券”等一些金融衍生證券熱。 但是,當時由於幾家大金融機構做衍生證券虧損而破產,還有“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入獄,所以這個熱度並沒有明顯超出華爾街。 但是,擁有最多金融精英、對金錢最為敏感、擁有巨大“胃口”的華爾街不會甘於寂寞。 他們的工作就是找尋新的熱點,並從中“掘金”。 而他們“掘金”的方式主要是“價值發現”和“金融創新”。 這個時候,網際網路開始進入華爾街“掘金”的視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