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上說,"紅包書記"丁仰寧在福建省政和縣當政2年,收受紅包100多萬元。當地向領導幹部送紅包已經形成風氣,層層都在送,層層都在收。另一篇談到福建寧德地區官場的文章也說,紅包的大小與官員的級別成正比,紅包是權力運作的潤滑劑,個人、單位、黨政機關全都大送紅包。
在紅包的大小、作用和普及程度方面,今日福建官場與清朝官場沒有明顯區別,但在名稱和遞送技巧方面,區別卻很顯著,讓人感覺到傳統斷裂的痕跡。紅包書記親自介紹了幾種送紅包的花樣,他使用的語言很貧乏,翻來覆去就是"紅包"、"送禮"這兩個詞,而他列舉的那些花樣,還有另外一篇文章以同樣貧乏的語言提到的花樣,在清朝官場都有很確切的名字。
紅包書記說的逢年過節送紅包,還有利用生日送禮,在清朝的術語叫"三節兩壽"。這個詞通行全國。"三節"是指春節、端午和中秋,"兩壽"是指官員自己和官員夫人的生日。現在領導幹部出差收受的紅包,在清朝叫"程儀"。請官吏辦事送的紅包,在清朝叫"使費"。請中央各部批准什麼東西,遞上去的紅包叫"部費"。還有幾十種名目,譬如告別送別敬,冬天送炭敬,夏天送冰敬或瓜敬,向領導的秘書跟班送門敬或跟敬等等。我不熟悉情況,對應不好,就不一一列舉了。以三節兩壽為首的所有這些花樣,明清時統稱為"官場陋規",現在則寬泛且模糊地稱為"不正之風",全然不顧其規則性的作用。在明朝和清朝,這些術語是延續使用的。經過五六百年的積累和充實,詞彙像官場規矩一樣變得豐富細膩,體現了官場"潛文化"積澱的豐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