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不遺餘力地推銷他們現有的F-15、F-16、米格-29、蘇-30現有軍機系列,讓那些國家把寶貴的國防資源,扔在他們的身後。當現在所謂的先進武器在若干年後變成他們自己的武器時,其實已是一堆完全過時的垃圾。特別是那些被美國視為潛在對手因而也被迫視美國為潛在敵人的國家,幻想著以俄製的米格-29、蘇-30對付美國的F-15、F-16。其實,這種情況只能出現在演習裡。美國現在已經不打對稱性的戰爭了,不僅在戰略層面上不打,戰術層次上也不打。朝鮮戰爭時的空中格鬥永遠地成了歷史。且不要說已經隱約可見的太空戰爭時代,就飛機而言,美國已經在裝備新一代的F-22、F-35、B-2等等隱形系列。到2010年美國空軍將全面實現隱形化。它會跟你在同一個技術層次上較量嗎?戰爭不是體育比賽。美國甚至不會坐視它的盟友面臨“對稱”的威脅。美國的F-35還沒有開始製造,就為英國定購了一批。有訊息說,美國還在考慮向臺灣出售F-35。俄羅斯的隱形戰機還在研製中。俄羅斯在美國的後面跟著,那些憤怒不滿而又“近視”的國家,又在俄羅斯後面遠遠地跟著,而美國則在前面遠遠地跑著。
把目光盯僅僅在飛機上,眼界已經不夠高;而把目光盯在今天的飛機上就更為可嘆。
回顧過去一百年的歷史,我們知道20世紀空中力量時代,世界一直處在強權的輪番重壓之下,坦克和飛機兩種機械力量的致命結合,曾經催生了“第三帝國”;但是,真正的獨裁式的強權將產生在太空時代。看看2003年那場流氓對惡霸的戰爭,在我們為公理和正義嘆息的時候,難道我們不覺得太空首次已經讓地球變小,小成一個地球村?透過衛星,透過奧運會式的全球戰場直播,我們甚至能看到戰爭最隱秘最骯髒的地方。
同時我們還看到威脅和危險天涯咫尺。
杜黑在《制空權》裡有一句名言:在空中被擊敗,就是戰敗。未來,在太空被擊敗,就是永遠的失敗。戰爭的高度,在幾乎永久的時間裡,將停留在太空;戰爭的結果也將幾乎永遠地固定在那裡。一戰後,德國臥薪嚐膽,在20年的時間裡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秘密地準備起一支復仇的大軍;但到了太空時代,這一切將成為不可能。這是因為,太空不僅將24小時佈滿監視的眼睛,還時時刻刻高懸著達摩克里斯之劍。那些在太空戰爭中敗下陣來的國家,可能永遠都不再有翻身的機會,真正的萬劫不復。
我們想想,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為什麼不需要奪取制空權,就如此摧枯拉朽?那是因為美國和英國對它搞了12年的禁飛區。美英不是靠飛機完成“禁飛”的,而是太空那鷹眼一樣犀利和警覺的衛星,飛機不過是拳頭和子丨彈丨。這一幕讓我們想到,未來從太空中控制戰敗者或潛在敵人,就象站在瞭望塔上手持獵丨槍丨的牧人,在管理腳下的羊群。
20世紀的苦難沒有感動強權政治家的良心,但劫後餘生的人們應該有高得多的生存智慧。看看伊拉克國土的山河破碎;看看南聯盟政府的分崩離析;看看塔利班政權的灰飛煙滅;想想未來也許會有更多活著就已經死去的國家和民族,也許就不會有人對這樣一個武斷的結論提出疑義了——誰失去了太空,誰就失去了未來。
80年前,杜黑就說:“勝利只向那些能預見戰爭特性變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變化發生才去適應的人微笑。在這個戰爭樣式迅速變化的時代,誰敢走新路,誰就能取得新戰爭手段克服舊的帶來的無可估量的利益。”
那些在20世紀的軍事賽跑中落?後面的國家,真應該好好聽聽這句話。
把眼光放遠些、放高些吧!接著杜黑的話,我要說:太空是戰爭最後的“高地”,也是所有國家和軍隊最後的機會。
和平是戰爭的準備期,是一種相對靜止的、不見硝煙的戰爭。就像拳擊的結果是在拳擊臺上決出,但卻不是在拳擊臺上註定的一樣,一場戰爭的勝利也不取決於從戰爭打響到戰爭結束的程序。真正的較量一直在開始著。真正的戰爭,說到底不過是對和平時期一切準備的殘酷的檢驗。誰在這場名叫“和平”的靜悄悄的戰爭中準備得好,誰就不會遇到那個叫“戰爭”的魔鬼,或者遇到也一定會將它消滅。換言之,誰在這個一日千里的時代裡停滯著或者走錯路,誰就將必然經歷可怕的噩夢和品嚐失敗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