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第一爻變為天風女後囗,第二爻再變為天山遁囗,第三爻再變為天地否囗,第四爻再變為風地觀囗,第五爻再變為山地剝囗,第六爻不能變了,如再變成為坤卦就變完了,所以第六爻不變,因之第六爻在用的方面是不動的,這不動的第六爻,便成為宗廟,在京房易的法則之下,第六爻為宗廟,這是比擬為古代宗法社會的祖宗的宗廟,是最高的來源,不能動的。假使用之於堪輿看風水,這就難了,一般都知道,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一定很容易,但事實並不那麼簡單,要看風水的原始祖宗在哪裡,就是把風水看成一條龍,要看山勢地勢的來源,有所謂始祖、高祖、曾祖,然後才成為這一個地方。而卦變中宗廟的道理亦是如此,所以變到五爻,第六爻不變。在《周易》八宮卦裡,山地剝之後為火地晉囗,這個火地晉,就是第四爻,亦即外卦的第一爻又變了,這種變卦的現象,我們也曾經說過,一般人稱為遊魂卦,而在京房易中,這一爻的動,叫作“下飛”,這樣一介紹大家就清楚了,如果不加說明,從書上看,這個“下飛”問題就搞不通,什麼上飛下飛的,從哪裡飛往哪裡,無法懂得。所謂下飛,實際上是上飛,從下往上飛,上飛是從上往下飛。看《易經》方面的古書,各家有各家的術語,讀起來就往往被這些術語擋住了,通不過去。如下飛,在想像中一定是飛初爻,怎麼跑到四爻上來了?“下飛四往”第四爻動,就變成火地晉。在這種地方就要看孔子的易理,像《系傳》上孔子所說的:“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系傳》下第八章)《易經》這本書是我們人生中隨時隨地用得到,不可以遠離的書,但是這個法則變動得很大,如以呆板的頭腦認定一個固定的法則去學,那就不易懂了。易是活的,儘管懂了它的這些法則,可不要被這些法則拘束住。今日學了京房易,也不一定非學京房易的辦法不可,他京房可以創造,同樣自己也可以創造,卜卦如此,即領導方面,做人方面,等等,亦是如此。“為道也屢遷”,要曉得變,不會變沒有用,智慧是非常靈活的,《易經》的法則在應用上是“變動不居”的,沒有呆板的停留在某處。如卜卦有一動,這個動態如何變化,需要研判,需要了解,做人做事,一開頭知道了前因,也就知道了後果,人事社會的法則也永遠不會停留的。“周流六虛”,六虛就是六爻,就是六位,東、南、西、北、上、下。人事一切變動,與時間、空間都有關係的,所以“上下無常”沒有固定的,剛柔亦是互相變易的,不可看作是固定非如此不可,唯有知道怎樣變,才算是知道了《易經》,也才會用《易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