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與後世,均有好事者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中了後金的反間計,自剪羽翼,親痛仇快。這些人往往以東江鎮日後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叛明降清為口實,認為皆是由於毛文龍之死引至。其實,袁崇煥殺毛文龍僅僅幾個月,皇太極就從長城逾入內地,為此袁崇煥急忙攜軍救援。崇禎帝偏中皇太極“反間計”,自毀長城,殺掉了袁崇煥。如果袁崇煥不死,依他的指揮控制能力,東江鎮兵將肯定會被打造成為一支恢復遼東的勁旅。而假如毛文龍不死,這個跋扈明將百分百可能會叛明降清,日後也不會附於袁崇煥傳後,肯定會被乾隆帝編入《貳臣傳》。
毛文龍被殺的三個月後,皇太極率兵,繞過山海關,由薊鎮長城的長安、龍井關、洪山口毀邊牆入寇,並攻佔遵化、遷安、永平、灤州四城。
後金軍忽然出現在北京城外,對北京展開圍攻,即明人口中的“己巳虜變。”
人們可能奇怪,山海關是後金(清軍)入寇的必經之路,他們又怎能繞到蒙古人的地界到達內地的呢。這,還要簡述一下蒙古諸部的情況。
瓦剌的也先被殺後,韃靼部復起。孛來擁立脫脫不花之子的不麻兒可兒為“可汗”,由於此人當時年少,稱之為“小王子”。此後,相沿成習,明人把蒙古部可汗均稱為“小王子”。明成化年間(1474年),作為元世祖七世孫的達延汗(《明史》中仍稱之為“小王子”)一躍成為蒙古諸部共主,重新統一了蒙古。他死後,蒙古復分裂為漠北喀爾喀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西的瓦剌蒙古三大部分。漠北喀爾喀蒙古由達延汗幼子承繼,其有子七人,多受分封,稱為外喀爾喀七部。漠南蒙古分為東西兩部,由於東部的察哈爾汗是達延汗長孫博迪之後,所以名義上他是全蒙古的大汗。西部是達延汗第三子的後裔,據有鄂爾多斯。期間,又有土默特的俺答黑馬冒出。這些人相互攻殺,最終俺答汗脫穎而出。他西取青海,東並朵顏衛,勢盛一時。由於想從經濟上得到好處,俺答在隆慶年間(1570年)對明朝稱臣,受封為“順義王”。這樣一來,除了每年得到明朝鉅額賞賜外,他又可以從互市中得利。俺答還建築了歸化城(今呼和浩特),以吸引漢人定居者。察哈爾汗受俺答勢力壓迫,被逼東遷至遼東西拉木倫河以北,不時騷擾明朝邊境。傳至林丹汗(明人稱為“虎墩兔憨”)時,部眾強盛一時,相繼征服喀剌沁等諸部,東起遼東,西至洮河,林丹汗自號“四十萬蒙古”的主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